美國知名戰略學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近日拋出震撼觀點:持續膠著的俄烏戰爭已到必須終結的臨界點,若任由局勢拖垮俄羅斯經濟,這個核武大國與工業強國中國的戰略聯動將徹底改寫全球權力版圖。
當前戰場的“無條件談判”僵局暗藏玄機:俄軍穩控庫爾斯克全境,在頓巴斯構筑起鋼鐵防線,所謂談判更像是為美俄對話預留的政治緩沖帶;而烏方“停火但不妥協”的姿態,讓美俄穿梭外交陷入“死胡同”。
這種拉鋸戰正在加速中俄關系的深度進化——2025年前4個月,雙邊貿易額同比飆升37%,80%以人民幣結算的背后,是西伯利亞輸氣管道的超負荷運轉與聯合反潛演習中數據鏈的實時互通。
美國戰略界的“致命盲區”在于低估了中俄協同的化學反應:6800枚核彈頭構筑的安全屏障,疊加“一帶一路”編織的經貿網絡,正形成“軍事盾牌+經濟利刃”的戰略組合。
美海軍戰爭學院推演顯示,中俄聯合艦隊十年內將具備封鎖關鍵航道的能力,而“盧布-人民幣”結算體系已在17國開枝散葉,金磚國家擴容至12國更預示著多極化浪潮的不可逆轉。
破局之道在于摒棄“雙重遏制”的冷戰思維:短期可借鑒中方“雙暫停”方案打破制裁與對抗的惡性循環,中期需在AI、氣候等領域搭建合作橋梁,長期則必須正視多極秩序的現實。
歷史早已證明,在地緣政治的棋局上,最大的危機從來不是對手太強,而是誤將潛在伙伴推向對立面——當莫斯科的導彈防御系統與北京的量子通信網絡在中亞交織,當人民幣結算的油氣管道穿越西伯利亞凍土,華盛頓若仍沉迷于烏克蘭戰場的“零和博弈”,終將發現自己正站在全球秩序變革的火山口邊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