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達 喬
面對美國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不確定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開始推進與歐盟、日本和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談判。路透社10日報道稱,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表示,澳政府已經與東南亞國家、日本、韓國、印度和歐盟就聯合應對美國的關稅進行了討論。在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采訪時,黃英賢表示,“許多國家都看到了自由、開放和公平貿易的好處。”
《悉尼先驅晨報》報道稱,本周三晚間,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法瑞爾與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進行了長達一小時的視頻會議,提議雙方重新啟動貿易談判,以應對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引發的全球不確定性。相比美國僅占澳大利亞出口5%的現狀,歐盟占澳大利亞出口的比例高達20%,是排在中國和日本之后的澳大利亞第三大貿易伙伴。商界估計,可能達成的“澳歐貿易協議”將為歐盟帶來60億澳元(約合271.5億元人民幣)的增長。兩年前,雙方的談判因在澳大利亞農產品進入歐盟的準入問題上存在分歧而破裂。
特朗普對澳大利亞征收了單邊10%的關稅,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阿姆斯特朗援引澳生產力委員會2017年的經濟模型表示,面對關稅上漲,澳大利亞最好的行動方案是保持貿易開放。澳大利亞央行警告稱,美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之間持續的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對澳大利亞的企業投資和家庭消費決策產生“寒蟬效應”。
澳大利亞新聞集團分析稱,如果美國維持10%的關稅,這仍然是一項高額的進口稅。而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對澳大利亞的真正威脅并非是針對澳大利亞產品本身的關稅,而是貿易戰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綜合效應。
新西蘭總理拉克森周四表示,他將在當天與其他世界領導人進行一系列通話,以闡明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他表示,將借此通話機會與各國領導人交換關于全球貿易的看法,并討論各國可以共同采取哪些措施來鞏固基于規則的貿易體系,以此作為通向繁榮之路。
周四早些時候,拉克森在惠靈頓商會的演講中說到,“一種可能性是,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成員和歐盟共同努力,倡導基于規則的貿易,并就如何在實踐中發揮其作用作出具體承諾。”CPTPP成員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日本、墨西哥、新加坡和英國等。拉克森表示,他將在4月下旬前往英國,會見英國首相斯塔默,討論貿易、安全和地緣政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