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稱,也門胡塞武裝軍事發言人葉海亞近日表示,胡塞武裝擊落一架美軍MQ-9型無人機。葉海亞表示,這是胡塞武裝擊落的第16架同型號無人機。自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后,胡塞武裝使用無人機和導彈襲擊紅海和亞丁灣水域目標,要求以色列停止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2025年3月中旬以來,美軍對胡塞武裝發起大規模空襲,胡塞武裝隨后對美軍航空母艦及其編隊發動打擊,紅海局勢驟緊。
MQ-9無人機,綽號收割者、捕食者,最后定名為“死神”,是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期美國研制的一種無人作戰飛機。MQ-9無人機可以執行情報、監視與偵察任務。每架“死神”無人機的造價約為3000萬美元,飛行高度可達5萬英尺(約15240米),續航時間可達24小時。另據新華社報道,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說,胡塞武裝過去24小時內對美軍部署在紅海水域的“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及其編隊發動了打擊,為本月以來第10次此類行動。這是對美國空襲也門所作回應。
美軍MQ-9型無人機(資料圖)
目前,美國空軍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亞基地部署了至少6架B-2A隱身轟炸機,一直用于襲擊也門胡塞武裝目標。美國軍方雖拒絕透露具體的B-2A隱身轟炸機的數量、出擊頻率、轟炸時間與目標等要素,但美國媒體開始報道美軍向迪戈加西亞基地部署B-2A隱身轟炸機和其他支援飛機,這一部署無疑彰顯了美國對此次軍事行動的重視程度。B-2A隱身轟炸機作為美國的“王牌”武器,以其航程大、載彈量大的優勢,被寄予厚望。
消息人士稱,最近三周,美軍對胡塞武裝的打擊行動,耗費了大約10億美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環球軍事報道》主編魏東旭分析認為,美軍集結多架B-2轟炸機對也門胡塞武裝實施空襲,是試圖達到較大傷害后果。去年10月,美國空軍曾經從本土派出B-2“幽靈”轟炸機轟炸也門胡塞武裝,但由于飛行距離較遠,派出的B-2數量很少,對也門胡塞武裝的打擊效果十分有限。此次美國空軍將迪戈加西亞作為前沿基地和轟炸跳板,想要對胡塞武裝控制的區域進行長時間更猛烈的轟炸。
美軍MQ-9型無人機(資料圖)
據澎湃新聞援引《紐約時報》報道,盡管特朗普宣稱,軍事行動令胡塞武裝“遭受重創”,但“五角大樓和軍方官員私下向國會和盟國透露的信息并非如此。”報道稱,五角大樓官員最近幾天在閉門簡報會上承認,在摧毀胡塞武裝龐大的、主要位于地下的導彈、無人機和發射裝置武器庫方面,過去幾周的軍事行動“僅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報道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國會和軍方官員的話稱,盡管真實的襲擊規模要比國防部公開的大很多,但胡塞武裝“挫敗了美國阻止該武裝對紅海商船發動導彈襲擊的能力”。
從非常規作戰角度來看,胡塞武裝似乎占據了一些優勢。例如,美國反復強調要打擊胡塞領導層,但我們并沒有看到有關胡塞高層被美軍定點清除的報道,這說明美國在也門的情報能力或許并不占優勢。再比如,胡塞發射一枚導彈就足以讓美國和以色列緊張,但是美以空襲打擊的都不是高價值的胡塞武裝目標。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相反,美軍每一次空襲,都會招致胡塞的導彈和無人機報復性反擊。這種實實在在的威脅,迫使美國在紅海的“杜魯門號”航母遠離也門海岸,從而進一步降低了美軍空襲打擊效果。而美軍面臨的問題是,半個多月過去,耗費了超過10億美元的武器彈藥,卻幾乎沒有取得任何效果。繼續打下去看不到前景,如果灰溜溜撤走,超級大國的面子就丟光了。從美國媒體的報道看,美軍已經黔驢技窮了。一些激進的美國專家甚至建議對也門北部胡塞控制區投入美軍,聯合沙特軍隊一起對胡塞武裝發動地面戰。
特朗普中東政策目前有幾個基本點:第一,無條件支持以色列;第二,加大對伊朗的遏制力度;第三,對其他地區盟友采取實用主義手段——當盟友能給美國帶來實際好處時,美國就會對這些國家網開一面;否則美國的態度可能會非常嚴厲。總體來看,美國這些政策在中東地區導致的負面影響是毋庸置疑的。進一步助長了以色列的囂張氣焰,會讓以色列在加沙地帶更加肆無忌憚,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為所欲為。加沙不停火,也門胡塞武裝對以色列目標的打擊自然也不會停止,這會形成惡性循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