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渥太華國會山的天空,陰沉得像塊鉛板。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站在鏡頭前,臉色鐵青。此時他脖子上的的領帶歪斜了,他全然不顧,右手重重砸向講臺:"從今天起,我們和美國佬一刀兩斷!"這番氣壯山河的豪言,通過電視信號傳遍北美大陸,博得加拿大民眾的熱血沸騰。
卡尼不能不發火,美國宣布要向加拿大汽車加關稅25%!木材加10%!真要實現,將導致加拿大對美出口減少10%-15%,國內經濟將受到嚴重沖擊。都說兔子不吃窩邊草,美國人卻照吃不誤!
卡尼在發火,圍著電視機看熱鬧的美國人卻嚼著口香糖在陣陣哄笑:"加拿大人喝他們的楓葉泡酒喝多了了,發酒瘋!"
美國人倒是沒想到,卡尼在渥太華的辦公室右手掄拳揮舞,左手始終按在大圓桌上——那里擺著一沓文件,首頁標題赫然寫著《2025年北美能源斷供預案》。
三天后,加拿大宣布對密歇根州、紐約州等"能源命脈州"實施分級限供,結果,底特律的汽車工廠瞬間就癱瘓了17條生產線。特朗普氣得拍桌破口大罵,白宮新聞秘書奉命對卡尼甩出狠話:"敢斷供?你加拿大的每桶原油出口價立刻跌到20美元!"
二.
加拿大看美國的不順眼,要追溯回到1812年。當時作為英聯邦,他并沒有把美國放眼里。而美國剛獨立了26年,就急著擴展,總統麥迪遜下令:"打加拿大!這個英國的殘渣余孽!"結果大跌眼鏡:5萬美軍被英軍和法裔民兵揍得滿地找牙。最狠的是1814年8月24日,英軍攻進華盛頓,一把火燒了美國還在裝修的白宮。這段歷史,在加拿大教科書里寫著:"我們用斧頭和火把,捍衛了英聯邦的尊嚴。”而在美國,這段屈辱被特朗普在推特上翻舊賬:"要不是加拿大燒白宮,現在哪有美利堅?"
19世紀中葉,加拿大想掙脫英國懷抱,但還沒錢養活自己,于是他們發現了個真理:有錢為重。這時候美國的錢包逐漸漲了,加拿大覺得想獨立就先讓美國資本進來!終于在1854年《俄勒岡條約》簽了,英國人對美國人嬉皮笑臉:"你們拿走土地,我們拿走你們的錢。"果然,到1900年,美國資本已控制加拿大76%的鐵路、礦山和伐木場。
加拿大后來的歷任總統都對美國的控制忿忿不平,覺得哪里還有什么國家主權?美國資本家才不管你什么主權不主權!1970年代石油危機,美國把加拿大原油價格壓到國際市場的1/3。對此時任總理特魯多(老特魯多)一怒之下推出《國家能源計劃》,結果被《華爾街日報》罵成"社會主義暴君"。如今再看,加拿大85%的電力、45%的原油仍源源不斷輸往美國,每度電賣給美國的價格,比自家居民用電便宜40%。
1958年,美加簽署《北美防空協定》,成立北美防空司令部。表面看是美加兩國的"共同防御",實則加拿大把領空控制權交給了美國。2023年2月,一架俄羅斯偵察機逼近加拿大領空,CF-18戰機緊急升空——結果發現,預警雷達信號全來自蒙大拿州的美國基地。加防長公開吐槽:"我們就像住在特朗普大廈里的租客,連門鎖密碼都要聽物業的。"
三、
2025年3月,特朗普宣布對加拿大汽車業加25%關稅!木材業加10%!這記重拳,加拿大汽車業將哀鴻遍野。溫莎市的福特工廠流水線直接停擺,5000名工人舉著"還我工作"的標語堵在美加邊境。更狠的是,特朗普威脅要把加拿大變成"第51個州"。
特魯多政府連夜召開緊急會議,能源部長克里斯蒂婭·弗里蘭拍桌子:"斷供!立刻切斷對密歇根州的原油管道!"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更硬氣:"寧可讓自家汽車廠停產,也不當美國的血汗工廠!"
這場貿易戰打得驚心動魄:加拿大對美反制商品清單長達200頁,從威斯康星州的奶酪到阿拉巴馬州的牛仔褲統統加稅。渥太華街頭出現奇觀——超市貨架上貼著"加拿大制造"的貼紙,連美國進口的馬桶圈都被貼上"抵制美貨"標簽。
四、
其實,別看兩國現在撕得歡,但真要分手,雙方都得抖三抖。加拿大每年向美國出口的汽車零部件價值1200億加元,相當于全國GDP的6%。而美國明尼蘇達州的3M公司,原料80%來自加拿大魁北克鐵礦。
更微妙的是能源博弈。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油砂礦,開采成本高達每桶70美元,全指著美國煉油廠消化。但美國頁巖油革命后,加拿大原油在墨西哥灣的售價,比WTI基準價低了15美元——這哪是買賣?分明是"合法搶劫"!
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的作戰室里,加拿大軍官內心不無酸楚:"加拿大空軍的F-35戰機,發動機是美國造,雷達是雷神公司產,連飛行員頭盔都是微軟定制。"2024年北極軍演,美軍航母戰斗群浩浩蕩蕩,加拿大派出的"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排水量還不到美軍伯克級的1/3。
但真要獨立建軍?加拿大國防部長坦言:"造艘護衛艦得12年,美國三天就能給現成的。"這種安全依賴,就像癮君子離不開毒品——明知有毒,戒不掉。
五、
2025年4月,一架波音787降落在上海浦東機場。加拿大外長弗里蘭走下舷梯時,手里攥著份沉甸甸的協議:中加稀土合作協議、北極航道物流協議、5G通信備忘錄。
但轉身回到渥太華,弗里蘭對記者訴苦:"和中國合作?我們連華為5G基站的螺絲釘都要美國審批。"更尷尬的是,加拿大對華出口的菜籽油和木材,60%要經過美國轉運。特朗普輕飄飄一句"加強審查",溫哥華港口的貨輪就得在碼頭趴窩兩周。
六、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加拿大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身份焦慮。它既不敢徹底倒向中國——畢竟北美經濟一體化浸透骨髓;又無法忍受美國的霸凌——從孟晚舟事件到木材關稅,美國的鐮刀總是收割得又快又狠。
北極圈內的因紐特人或許看得最清楚:當加拿大破冰船在北冰洋與中國科考隊并肩航行時,哈利法克斯港的美軍航母正對著俄羅斯潛艇虎視眈眈。這種"既當美國小弟,又想當中國朋友"的走鋼絲游戲,折射的正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小國的生存困境。
歷史總是充滿黑色幽默。當年火燒白宮的加拿大人若地下有知,定會感嘆:祖先們浴血抗爭換來的獨立,如今在"自由貿易"和"共同防御"的糖衣炮彈下,竟變得如此脆弱!而特魯多們舉著"主權"旗幟的呼叫,聽起來更像是無奈的哀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