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1日訊 10日,2025年全國重點高校高中協同育人對話交流會在濰坊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以及200余所高校、高中代表和教育界專家學者300余人參加本次大會。大會以“大中協同育人 共筑教育強國”為主題,圍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大中教育銜接、數智賦能教育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共同推動教育強國建設。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黨委書記、院長李霞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山東省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穩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本次大會,高校與高中共同研討協同育人新思路、新探索和新實踐,必將對山東教育高質量發展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濰坊歷來是教育大市,也是基礎教育名城,職業教育高地。會上,濰坊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王霞系統介紹了濰坊在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產教融合、教育改革創新等方面的成果。王霞表示,濰坊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打造“各類教育協調、區域優質均衡、體制機制靈活、群眾滿意認可”的良好生態,高質量教育已成為濰坊突出的競爭優勢和亮麗的城市名片。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在會上做了《從教育強國建設看高考改革深化與完善》的主題報告。陳志文在報告中對“教育強國”建設的核心精神進行了深入闡釋,并對高考改革對科技人才選拔與培養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進行了深刻分析。
“讓每一位學生在鎮海中學成人成才,這是我們辦學的核心目標。”會上,正高二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鎮海中學校長吳國平以鎮海中學為例,分享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經驗和做法。他詳細介紹了學校在課程設計、師資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并形成了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育人系統。
中國教育在線副總編輯、掌上高考總編輯楊鵬賢在《共建高考升學服務 賦能大中教育銜接》報告中,分享了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高考升學服務質量,促進大中教育有效銜接。他強調,數智化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必須充分利用數智化手段促進升學服務水平提升。
“教育的本質意義是促進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目前高中與高校拔尖人才貫通培養實踐已初見成效。”會上,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招生組組長金濤做了題為《中學教育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主旨報告。金濤表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需要構建多維度評價體系,強化因材施教與個性化發展。
“我們希望通過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讓南大學子接觸、認識人工智能,成為人工智能與各學科深度融合的交叉復合型人才。”南京大學山東招生組組長毛予倩在會上做了《AI賦能辦中國最好的本科教育——南京大學的實踐與探索》的報告。她表示,AI技術為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南京大學將繼續探索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的教育創新模式。
南京市第一中學副校長高磊在《教育變革與學校責任——一所百年學校的守正創新之路》的報告中,回顧了學校在百年發展歷程中的教育變革經驗。他強調,學校在傳承優秀傳統的同時,必須不斷創新,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
中學如何與高校協同共育拔尖創新人才?山東省昌樂二中校長張申在《昌樂二中大中協同共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實踐經驗分享》報告中,介紹了學校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具體做法。他分享了學校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學生評價等方面的創新經驗,為與會者提供了實踐參考。
本次大會特設圓桌交流環節,圍繞“聚焦大中銜接之路,共育拔尖創新英才”主題,高校與高中代表展開熱烈討論。與會者就課程貫通、師資共享、人才共育等議題達成多項共識,為未來大中協同育人提供了借鑒。
作為本次大會的重要成果,全國高校高中“雙高協同育人”聯盟正式成立。聯盟將推動高校與高中以資源協同、課程共建、科研實踐、成果轉化推廣等多領域深度合作,構建貫通式人才培養體系,助力拔尖創新人才成長。
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為全國高校與高中提供了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深化了“大中協同”育人模式,對促進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動教育強國建設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李濤 濰坊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