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影響,得先知道我們一般會從美國進口什么東西?而美國人一般又會需要我們的什么商品?
參考一下我國海關的一組數據統計,2022年中美貿易額達約7600億美元,其中進口商品結構以機電產品、農產品和能源為主,以下是我方主要的進口類別及代表性商品:
1. 農產品
- 大豆:美國是中國主要大豆供應國之一,用于食用油和飼料生產。
- 玉米、小麥:補充國內糧食需求,尤其在供應緊張時進口增加。
- 豬肉及制品:平衡國內肉類市場波動。
- 棉花:用于紡織業,美國棉花以質量高著稱。
2. 高科技產品
- 半導體與電子元件:芯片、處理器等,盡管受出口限制影響,仍是重要進口項。
- 航空航天設備:波音客機及航空零部件長期占據進口重要地位。
- 精密儀器:醫療、科研用高端設備。
3. 能源產品
- 原油與液化天然氣(LNG):美國頁巖氣革命后,能源出口增長顯著,中國是其重要買家。
4. 汽車及零部件
- 整車進口:高端車型(如特斯拉Model S/X、福特皮卡)及豪華品牌。
- 零部件: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
5. 醫療與醫藥產品
- 藥品:創新藥物和專利藥,如抗癌藥、生物制劑。
- 醫療設備:GE、強生等品牌的影像設備、手術器械。
6. 化工產品
- 塑料與化工原料:聚乙烯、乙二醇等,用于制造業和日用品生產。
7. 機械設備
- 工業機械:卡特彼勒的工程機械、農業設備。
- 高端制造設備:半導體制造設備、精密機床。
8. 文化產品與服務
- 影視版權:好萊塢電影、音樂版權等文化內容(雖非實物,但屬服務貿易)。
貿易動態與影響因素
- 貿易摩擦:2018年后,大豆等商品進口曾受關稅影響轉向巴西等國,但近年逐步恢復。
- 供應鏈調整:半導體等領域受政策限制,推動中國本土替代加速。
那么美國從我國進口的商品一般都有哪些?
根據2024年至2025年的貿易數據及政策動態,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種類,涵蓋了制造業、消費電子、日用品等多個領域。
以下是主要進口類別及代表性商品:
1. 機電產品與機械設備
- 電子產品:包括手機、電腦、家用電器(如吸塵器、榨汁機)、激光打印機等。機電類產品占中國對美出口額的24%,是最大類別610。
- 機械設備:如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占中國對美出口的17.6%,主要用于工業生產和基建610。
2. 紡織品與服裝
- 服裝及配飾:如T恤、連帽衫、戶外運動服裝(如The North Face品牌產品)10。
- 家居紡織品:床單、地毯、鞋類等,占中國對美出口的9.41%,亞馬遜等平臺是主要銷售渠道69。
3. 家具及家居用品
- 家具:包括桌椅、寢具、燈具等,占中國對美出口的6.02%6。
- 塑料制品:如日用塑料容器、玩具配件,占出口額的5.06%610。
4. 玩具與運動用品
- 玩具與游戲設備:如芭比娃娃、樂高積木、電子游戲配件,占出口額的5.12%。美泰(Mattel)等品牌依賴中國東莞和佛山的制造商610。
- 運動器材:包括自行車、健身器材等,部分因關稅政策被美國消費者提前囤貨9。
5. 化工與金屬制品
- 化學品:有機/無機化學品、化妝品原料等,占中國對美出口的12.62%6。
- 賤金屬制品:如鋼鐵制品、鋁合金配件,用于美國制造業和建筑業6。
其他重要品類
- 汽車零部件:包括電動汽車配件、傳統汽車零件,支持美國汽車產業鏈910。
- 雜項商品:如鐘表、樂器、節日裝飾品等,占美國進口的12%10。
貿易動態與市場影響
- 關稅應對:在2025年中美關稅摩擦升級背景下,美國進口商曾提前囤積家電、服裝等商品,導致2024年底出口量激增9。
- 供應鏈依賴:美國市場對中國制造的依賴度高,如機電產品占其進口總額的20%,短期內難以完全替代
從這兩張進貨單可以看出,川普大棒亂打,坑的是那些給自己投票的人,他們的衣食住行都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說說,川普狂加關稅,對美國人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1. 美國普通人的日常消費品價格將會猛烈上漲
比較典型的日用品有:電子產品(手機、電腦)、服裝、家具、家電等中國制造商品,會因關稅導致成本上升,零售價平均上漲10%-30%。
沃爾瑪曾警告,加征關稅可能導致部分商品(如吸塵器、自行車)漲價。
蘋果等企業因零部件關稅壓力,部分產品價格上調。
一些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壓力更大,這些家庭的年收入低于5萬美元,必需品支出占比高,會受影響顯著,部分家庭被迫減少一部分必要的消費,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2. 企業成本上升與供應鏈重構
美國一些依賴中國進口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企業(如汽車、機械制造)面臨成本攀升,部分企業將生產轉移至越南、墨西哥等地,但短期內很難立刻見效。
比如特斯拉曾因中國產電池關稅導致Model 3成本上升,被迫調整定價。
哈雷摩托為避開關稅,將部分生產線轉移至泰國。
3. 就業市場的矛盾效應
一些受保護的美國行業會短暫受益,鋼鐵、鋁業等被關稅保護的行業就業率一度上升,但是更多行業受沖擊:依賴進口或出口的企業裁員明顯。
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統計,關稅政策導致美國凈流失約24.5萬個就業崗位,尤其在農業和制造業。農業方面,中國對美大豆等農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導致美國農民損失超110億美元,聯邦政府不得不提供補貼。
4. 通脹壓力與貨幣政策連鎖反應
推高整體通脹:2018-2020年,關稅政策使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額外上漲約0.5%,加劇通脹壓力。
美聯儲政策被動調整:若通脹持續高企,可能迫使美聯儲加息,增加房貸、車貸等信貸成本,進一步抑制消費。
5. 中美貿易逆差未顯著改善
逆差不降反增:盡管關稅旨在減少對華貿易逆差,但2019年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仍達3456億美元,僅比2017年下降約8%(部分因疫情前囤貨)。
替代進口來源成本更高:從越南、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價格普遍高于中國,部分抵消了關稅效果。
6. 長期產業結構調整與消費者選擇變化
“去中國化”嘗試:美國企業加速多元化供應鏈,但短期內難以完全替代中國的高效產能。
消費者轉向二手或低價替代品:部分家庭減少購買新電子產品,轉而選擇二手市場或低價品牌(如小米替代蘋果)。
整體來看,關稅推高了美國人的生活成本,加劇了經濟不平等。
長期來說,供應鏈重構和貿易摩擦削弱了美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消費者最終承擔了大部分成本。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測算,特朗普關稅政策每年給美國家庭增加約1300美元的開支。
那么問題又來了,與川普的關稅大戰,對我國普通人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我們主要涉及就業、物價、產業轉型以及消費結構等多個方面:就業壓力、物價波動、企業生存困境。這些壓力會倒逼我們的產業升級、技術自主、內需市場壯大。
首先, 出口行業就業壓力增大
中國對美出口占比較大的行業(如機電、紡織、家具)將會因訂單減少,導致制造業崗位流失,廣東、浙江的電子代工廠部分企業可能要被迫裁員或停工。
早在2018-2020年,部分中小型工廠因美國訂單下滑超30%而關閉,導致約200萬農民工返鄉或轉行。
江蘇、山東的紡織企業可能要轉向東南亞設廠,國內的就業機會縮減。
企業利潤下滑:出口企業為維持市場份額,不得不壓縮利潤或降價,進一步影響員工薪資增長。
2,另外,我們要為高漲的商品價格買單。
我國的反制措施中,對美國大豆、豬肉等加征關稅,會導致國內相關商品價格波動。
我國可能會轉向巴西進口大豆,但全球大豆價格因需求競爭上漲,推高食用油和飼料成本,間接影響豬肉價格。
芯片與高端零部件是主要受災區。美國對華技術出口限制加劇“缺芯潮”,導致電子產品生產成本上升,手機、汽車等終端產品漲價。
我們供應鏈本土化的壓力非常大。企業被迫加速國產替代,但短期內技術瓶頸導致部分商品質量或供應不穩定,如國產半導體良率較低。
3. 倒逼我們的產業升級與內需市場轉型
關稅與科技制裁推動政府和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華為被斷供后加速鴻蒙系統與海思芯片研發,帶動國內半導體產業鏈投資。
新能源汽車方面,比亞迪等企業借勢擴大國內市場,減少對出口依賴。
這樣一來,我們的消費結構變化,出口受挫促使政策轉向“內循環”,刺激國內消費。
電商與下沉市場:拼多多、直播帶貨等模式興起,三四線城市消費潛力釋放。
這也是國貨品牌崛起的機會,本土高品質品牌將會替代部分進口需求。
4. 區域經濟分化與人口流動
廣東、江蘇等出口大省受沖擊明顯,而中西部依托內需和基建投資保持增長。
比如2020年重慶GDP增速達3.9%,高于全國平均(2.3%),受益于汽車、電子內需拉動。
出口制造業萎縮導致農民工從沿海返鄉,推動本地服務業與鄉村振興(如貴州大數據產業、江西農產品電商)。
5. 資本市場與財富效應
貿易戰加劇A股波動,科技股受制裁影響估值下調。
房地產調控:為對沖經濟下行風險,部分城市放松樓市政策,但居民房貸壓力仍非常大。
6. 民眾的長期社會心態變化
民族情緒的壓力之下,技術自信會反彈。外部壓力強化公眾對自主創新的支持,“芯片自立”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消費觀念轉變:年輕人更傾向性價比國貨,進口奢侈品增速放緩。
面對困境,我們如何應對?
我國會通過“雙循環”戰略、減稅降費、新基建投資等措施緩解沖擊,但轉型成本仍需普通民眾與企業共擔。
例如2020年財政赤字率升至3.6%,部分通過發行特別國債轉移支付。
未來影響將取決于中美博弈的持續性,與我國內生動能(內部存在的驅動其發展的力量或能量)的培育效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