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今年來,淮北市杜集區礦山集街道積極探索以積分超市為創新支點,構建起“黨建引領、資源整合、文化浸潤”三位一體的治理體系,通過激活組織末梢、盤活社區資源、培育鄰里生態三大路徑,實現了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構建積分治理體系,激活治理“神經元”
探索構建“街道黨工委攬全局、社區黨總支抓總體、網格黨支部強服務、樓棟黨小組優管理、黨員中心戶作表率”的五級組織鏈條,采取“個人自薦+網格員推薦+社區黨組織把關”方式,根據“三強兩好”的選用標準,選樹50余名真正發揮作用的樓棟長參與樓棟管理,實現“樓樓有樓長,事事都關心”的工作局面,組織穿透力倍增。
創新實施“黨建+網格+積分”工作運行機制,將治理指標細化為13項可量化的積分標準,制定《積分超市兌換細則》,結合居務黨務監督,實行動態管理。
自推行積分超市以來,志愿者人數不斷增長,治安巡邏、環境整治等常態化服務參與率突破70%,黨員中心戶聯絡黨員群眾超500人次/月,網格事件平均處置時長壓縮至8小時,12345熱線投訴量同比下降65%,工單辦結率達100%,群眾參與率躍升,治理響應提速。
創新商居共治模式,打造治理“循環鏈”
創新推行“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管理辦法,通過“線上平臺+線下走訪”雙渠道收集數據,摸排轄區商戶、閑置空間等,建立“資源數據庫”;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黨員亮戶先鋒行”“紅色串門、暖心敲門”等系列活動,組織常態化下沉走訪,收集居民急難愁盼問題300余項,形成“需求熱力圖”;創建“假期課堂”“義務理發”“免費義診”等40余個“惠民項目單”,推動落實為民服務。
打造“商家積分—居民消費—社區反哺”閉環生態,運用市場思維構建商居共生生態,通過商家提供資源,群眾參與活動、積分兌換優惠、商家實現獲利形成四維循環鏈條,以“小積分”撬動“大資源”,形成可持續的基層治理格局。
編織鄰里互助網絡,培育文明“新生態”
通過積分載體培育社區精神,讓治理從“任務驅動”轉向“價值認同”,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內生動力。將“積分超市”延伸為“紅色鄰里中心”的核心載體,健全“微網格”,推進“微治理”,以樓棟為精細化治理的“最小單元”,常態化開展“小樓夜談”“小樓家訪”等活動,把傾聽群眾心聲的場所搬到居民家中。
積極探索“樓棟自治”新模式,大力宣傳積分超市運營模式與兌換規則,激發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熱情。將積分與評優評先深度融合,開設“文明養犬”“垃圾分類”等專項積分通道,設置“積分兌換驛站”,提供即時兌換服務,每季度積分排名靠前的家庭,優先獲評“小樓模范戶”“最美家庭”“最美樓棟長”等榮譽稱號;年度積分名列前茅者,還將優先推薦為街道最美志愿者,不定期舉辦分享會,挖掘“積分達人”的故事,選樹典型,讓文明行為得到量化、獎勵與傳播,形成“互幫互助、積分有禮”的社區文化。(陳幼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