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白馬鎮隔山村,一場關于“農戶積分制”的審議大會引發熱烈討論。5月2日,60余名黨員、村民代表與駐村工作隊齊聚一堂,以全票審議通過將農戶積分制管理納入村規民約。這場既有泥土氣息又充滿現代治理智慧的會議,不僅標志著白馬鎮以“三制融合”為核心的基層治理模式邁入新階段,更折射出白馬鎮探索黨建引領、數字賦能、積分激勵的“善治活力”。
(黨員、村民代表審議通過將農戶積分制管理納入村規民約)
小積分撬動大治理。在隔山村的議事現場,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成員圍繞積分細則展開的熱烈討論,折射出基層治理的智慧碰撞。這份以“分戶管理、動態評分”為核心的制度設計,將糧食生產、人居環境、矛盾調處等九大領域細化為可量化指標,每戶100分的基礎分猶如基層治理的“刻度尺”,既丈量著村民自治的深度,也校準著鄉村善治的精度。
“積分制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而是基層治理的辯證法?!卑遵R鎮黨委書記黃志斌在專題黨課中強調。在制度設計中,既有水稻種植每畝加2分的正向激勵,也有越級信訪分級扣分的反向約束;既設立“文明衛生戶”年度表彰,也明確森林火災重大責任扣分機制。這種剛柔并濟的治理智慧,讓“村規民約”從墻上的文字轉化為群眾心中的準繩。
(鎮黨委書記黃志斌在隔山村上黨課)
數字賦能提升治理效能。走進白馬鎮社會治理辦公室,電子大屏上跳動的數據見證著“三制融合”的創新實踐。通過自主研發的“三長制”信息管理平臺,全鎮構建起“群眾點單-平臺派單-部門接單”的閉環機制。隔山村信息管理員每天上傳的民情數據,經平臺智能分類后直達責任部門,實現矛盾糾紛48小時響應、民生訴求72小時反饋。
這種數字治理的“白馬速度”,得益于“白馬頭”微信公眾號搭建的立體化傳播矩陣。平臺既傳播黨委政府聲音,又開辟“書記信箱”“群眾建言”直通渠道,累計處理民生訴求2300余件。當離任村干部周水建關于積分公示透明化的建議、村民代表梁中祥強化森林防火管理的呼聲通過指尖直達決策層,數字技術真正成為基層民主的“擴音器”。
禮遇政策激發內生動力。在白馬鎮的治理創新圖譜中,九大禮遇政策猶如點睛之筆。這份涵蓋政治激勵、生活關懷、榮譽表彰的禮遇清單,讓“三長”隊伍煥發全新活力:優先推薦入黨、提名“兩代表一委員”、提供公益性崗位等政策,吸引社會鄉賢能人加入治理隊伍;積分折算誤工補貼機制,則讓志愿者參與公益活動的熱情持續升溫。
“積分不僅是榮譽,更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痹诟羯酱妩h員大會上,退休教師周洪初的發言道出群眾心聲。隨著積分結果與集體經濟分紅掛鉤,農戶參與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被有效激活。數據顯示,制度試行期間,全鎮糧食種植面積同比增長15%,人居環境優秀率提升至92%,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高達98%。
治理蝶變繪就振興圖景。從“干部干、群眾看”到“干群共治”,從“經驗治理”到“數字治理”,白馬鎮的創新實踐詮釋著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深刻內涵。通過“白馬頭示范引領+三長制數字賦能+積分制管理激勵”的三制融合,這個湘中鄉鎮構建起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的新格局。正如黃志斌在黨課中所述:“基層治理既要接天線更要接地氣,既要制度硬度也要民生溫度?!?/p>
站在新的起點,白馬鎮正將隔山村的試點經驗轉化為全域治理的“標準答案”。隨著農戶積分制在全鎮25個村(社區)全面鋪開,一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白馬大地徐徐展開。這種以制度創新激活治理效能、以數字轉型提升服務品質、以群眾參與凝聚發展合力的“白馬模式”,為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鮮活注腳。(婁底日報全媒體記者 盛祥桂 通訊員 劉超明)
一審:王星 二審:羅江 三審:劉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