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12時01分起,中國對美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正式實施,同時自2025年4月12日起,關稅由84%提高至125%,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表示:鑒于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續(xù)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xù)加征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來源:wind
當下,所有芯片人都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芯片著急報關,原產地到底要以哪一個為準,看COA、CCO還是COD?每家貨代、每家公司的說法都不一樣,到底要聽哪一個?市場上流傳了很多版本。
關稅的問題還沒解決,另一邊又有人反映,部分平臺芯片現(xiàn)貨報價已經加上關稅,市場上一些做TI、ADI的供應商已經暫停接單了,更有芯片分銷商表示“才報價就漲價,昨天報20,今天直接報50了”。
原產地到底要怎樣判定?流傳的版本中哪個版本的市場認可度更高?這兩天報過關的人怎么說?對市場產生了哪些影響?本文將一一解答。
閱讀本文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本文頻繁出現(xiàn)的幾個英文縮寫:
COO(Certification of Original),原產地證明,指產品生產或發(fā)生實質性改變的國家/地區(qū);
CCO(Chip Country of Origin),晶圓廠國家;
COD(Country of Diffused),貨物擴散地,或稱DIFFUSED擴散地(擴散為晶圓生產的一個重要工序),泛指晶圓制造地;
DIFF,擴散工藝完成地,泛指晶圓制造地,若標注“DIFF USA”,即原產地為美國;
COA(Counrty of Assembly),貨物組裝地;
ACO(Assembly Country of Origin),封裝廠國家。
01
原產地怎么看?
市場上流傳了哪些版本?
來源:社交媒體
在以往的芯片貿易中,報關只看COO(原產地證明),部分芯片廠商的COO就是封測所在地,而在本次政策后,很多人擔心COO不再是原產地判定的唯一標準,各類原產地判定方法滿天飛。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主要流傳的版本主要有以下幾種:
版本1 按照晶圓流片地
中國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4月11日發(fā)布《關于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guī)則的緊急通知》。根據(jù)海關總署的相關規(guī)定,“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建議“集成電路”無論已封裝或未封裝,進口報關時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為準進行申報。
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
中國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出的通知經過各大媒體轉發(fā)后,目前流傳的范圍最廣。其提出的判斷標準和市場上最近廣為流傳的一類判斷一致,即按照晶圓產地(DIFF/CCO/COD)判定原產地。
來源:社交媒體
版本2 按COO/ACO,主要是封裝產地
來源:社交媒體
版本3 按照Made in制造國/COO/DIFF
來源:社交媒體
版本4 看內盒包裝,按照內盒COD
來源:社交媒體
版本5根據(jù)不同稅號區(qū)分,“8542”(COD/CCO),“8541”(CCO/ACO)
此版本先劃分“8542”和“8541”不同稅號芯片再作進一步區(qū)分,明晰了海關總署的相關規(guī)定和條例,其中稅號“8542”下的芯片以晶圓產地為原產地,這一點和中國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的建議“看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類似,“8541”下芯片的則需要結合焊接、封裝工序及從價百分比標準進一步判斷。
稅號8542芯片(集成電路):優(yōu)先COD(晶圓擴散國),備選CCO(晶圓生產國);
稅號8541芯片(晶體管等):需結合焊接、封裝工序及從價百分比標準,若按照封裝地(ACO),封裝環(huán)節(jié)增值部分應≥30%,若封裝環(huán)節(jié)增值<30%,按照晶圓產地(CCO);
注:若客戶要求以COO/made in(制造國)作為原產地申報,提供一般COO證書。
來源:社交媒體
綜合以上5個版本來看,多數(shù)需要根據(jù)更多標簽信息做進一步判斷,且多數(shù)指向的是晶圓產地(CCO/COD/DIFF)為原產地。少數(shù)以封裝地/made in(制造國)/COO為準。
一家芯片代理商告訴我們,他們的判定方法綜合了市場上流傳的各類標準,用于當前業(yè)務的執(zhí)行。
如果標簽僅有單一的COO出現(xiàn),就按照出現(xiàn)的國家申報,如果有COO的同時多了madeinxxx,暫時選擇made in(制造國)申報,后續(xù)可能會有新定義。
來源:社交媒體
對于更復雜的標簽,同時出現(xiàn)了COA和COD,就以COD為準。如果區(qū)分了內盒(標有COD)和外箱(標有COO/COA),就按照COD申報。
02
芯片標簽怎么看?
報過關的怎么說?
據(jù)悉,TI、ADI(LT、MAXIM)、Micron、ON、Infineon、Toshiba、Kioxia等品牌的標簽都有晶圓產地信息。
不過,由于不同芯片品牌標簽不同,實際在報關時認定可能不同,因此需要結合具體的品牌來看,具體到品牌,市場上也流傳出一些判斷標準。
針對兩家關注度比較高的模擬芯片大廠TI和ADI來看,網傳是按照COD、CCO標注的晶圓原產地國家,如COD:USA,CCO:USA,即原產地為美國。其中TI已經有芯片分銷商遇到報關按照CCO:USA。
來源:社交媒體
而Microchip標簽信息較為簡單,有相關代理商表示,Microchip是按照COO報關的。
對于英特爾,近日有參與實際報關的芯片分銷商表示,英特爾是按照封裝地來繳納關稅,不是按照晶圓產地。
由于目前認定芯片原產地的實際報關案例鮮少,眾說紛紜下缺乏統(tǒng)一標準,難免讓大家在判斷時感到混亂。
03
傳芯片市場停止報價
有什么影響?
這場關稅戰(zhàn),給芯片現(xiàn)貨市場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矛盾在于事前對原產地判斷不確定,即便實際報關時確定,還有補繳關稅的風險。有芯片分銷商表示:“報關的時候才能知道要不要加稅,這讓我怎么安排……”
來源:社交媒體
“昨天報的價格一夜之間就不作數(shù)了”,不少芯片分銷商選擇暫停報價。
甚至有對芯片現(xiàn)貨加稅84%,從而提高報價的情況。
來源:社交媒體
像TI、ADI這類美國品牌芯片在市場波動更為嚴重。有分銷商表示,TI的芯片要么就漲價,要么就停止報價。部分人也表示,這兩天的銷售額已經達到平時的10倍。
目前來看,并不能直接確定TI、ADI這類芯片受進口關稅影響有多大,但芯片市場已經冷淡這么久,很多人可能不會放過這次的波動機會,有些在實際稅率確定之前已經調整了報價。
其實,對于芯片現(xiàn)貨市場來說,像TI、ADI、Maxim、博通、Xilinx等短期難以替代的進口美國芯片的生意一直相對比較好,現(xiàn)在又有了關稅的影響,結構性的機會很可能會出現(xiàn)在這些芯片生意上。
但對于芯片分銷商來說,還是要認認真真扎在業(yè)務里。現(xiàn)在的市場有些“瘋狂”,各種消息滿天飛,不著急拿貨的分銷商可以先冷靜觀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