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影視技術教育帶回中國,是一種“家國情懷”的體現—專訪FAANA主席浦莎莎與執行理事陸毅鵬
記者:近年我們注意到北美影視藝術家協會(FAANA)在影視教育方面有不少動作,尤其是與中國本土的交流。請問您們將影視技術教育帶回中國的初衷是什么?
浦莎莎:我們由于工作而身在海外,但心始終系著中國。我們相信,一個民族要強盛,文化自信是根本。而影視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它的技術發展和人才儲備不能完全依賴外部。我們把影視技術教育帶回中國,是希望以更國際化、避免“好萊塢中心化”的方式,幫助中國年輕一代掌握前沿的視聽語言和科技手段,真正實現“少年強,則中國強”。
記者:將國際資源引入中國,這種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有何不同?
陸毅鵬:最大的不同,是我們不是照搬西方,而是助建教育體系的完善性和實用性。FAANA以國際電影人組織的身份,整合了國際包括海灣國家,如沙特等對先進國際影視技術的重視,把握某些地區在經濟轉型中出現的供需機會,以及教育在這個過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我們的情懷始終是:培養符合自身文化土壤和市場需求的影視人才。就像中國的民族經商之道講求“義利并重”,把教育作為立國之道,不失為另一種新文化主權表達。
記者: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國如何保護自身文化產業的發展不被西方壟斷?
浦莎莎:正如中國在經濟上用保護政策、強化內需等手段抵御美國一家獨大的狹隘貿易策略,文化領域也需要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和人才梯隊。我們推動的影視技術教育,不狹義的崇拜好萊塢,而是一種在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路徑。我們要有強大的本土人才儲備,才能在國際敘事和流行文化中不被邊緣化。
記者:如何看待文化藝術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
陸毅鵬:文化藝術永遠是國際的,它超越語言與邊界。但這不代表我們要被某一種敘事模式所主導。中國影視技術強大不僅僅利于自己,還可以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動,特別是中東地區如沙特的影視與教育合作。我們相信,多民族、多國家共同發展,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主旋律。
記者:最后,您覺得目前中國影視教育最緊迫的任務是什么?
浦莎莎:是基礎教育的提升。影視不只是鏡頭語言,更涉及人工智能、虛擬制作、后期算法等科技。如果我們不能從年輕人階段就樹立正確的文化觀、技術觀、審美觀,就會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價值系統。因此,我也會以自身的國際行業資源優勢,在未來努力加大與中國基礎教育機構的合作,把真正適合中國的影視教育體系的合作聯系起來。
記者:您們多年來旅居海外,卻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的影視教育,這背后是否也有一種深層的情感驅動?
浦莎莎:說到底,這是我們作為海外華人的一種家國情懷。我們常說“根在中國”,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真實的生命感受。我們之所以努力把最先進的影視技術和教育理念帶回中國,不是為了口號上的“歸國發展”,而是發自內心地希望自己的國家更強大、更有話語權。當我們在海外的影展、論壇上看到中國作品被認可,我們的價值觀被接納,聽到年輕一代用流利的英文講述中國故事,那種激動和自豪,是任何榮譽都比不上的。
陸毅鵬:是的,有時候旅居海外,是我們個人或家庭的選擇,但那不是“離開”,而是另一種“守護”。我們身在異鄉,但心一直在祖國。身處國際舞臺越久,就越覺得,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做后盾,哪怕你再優秀,在世界面前依然會有一種漂泊感,一種寄于他人屋檐之下的感覺。所以我們總是想問,我們能做些什么?那就是用我們在海外積累的資源、技術、視野反哺,去幫年輕一代站得更穩、更高,看得更遠。
浦莎莎:好些年前,我記得有一次在拉斯維加斯的一個電影技術展上,中國的展區面積很小,設備也有限,但我們看到了幾位從中國來的年輕技術人員,特別認真地介紹他們的產品。那一瞬間我特別想哭。我心里就在想,如果我們能幫他們一把,讓更多中國的孩子從小就接觸到真正國際水準的影視科技,是不是下一次,這個展臺會更大、更亮?
陸毅鵬: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推動基礎影視科技教育的原因。我們不希望中國的孩子們永遠做別人故事的“觀眾”,而是希望他們成為講故事的“創作者”。文化是一個國家最深層的競爭,而文化產業的基礎,就是教育和技術。我們今天做的事,也許短期內看沒有什么宏大的成果,但它會像一顆種子,在未來開花結果。影視文化能出口,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出口的先行者。
浦莎莎:我們血液里流淌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精神信仰,這種東西,是無法改變的。無論我們在哪,心里始終有一種責任感,那就是:我們不能只是“走出去”,我們更要“帶回來”,帶回中國應有的實力、尊嚴和未來。
作為海外華人,我們始終銘記自己是一顆有根的靈魂——那是深植于心的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無論身處世界哪個角落,心中那份對祖國的熱愛與牽掛從未改變。我們深知,國家強大,民族自信,我們在海外才更有底氣、更有尊嚴。
今天,我們作為國際影視人才組織的代表,推進影視教育和科技的方式,去支持中國年輕一代的成長,利用我們在國際間行業積累的資源和經驗,致力于為中國的文化事業添磚加瓦。這不僅是一種專業使命,更是海外游子的一份真實表達。
我們真誠呼吁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無論你身在何方,只要你心中仍有那份對故土的熱愛,就請行動起來。哪怕是一點點努力,也足以點亮一個人的夢想,也許也能改變幾代人的未來。
愿我們的電影人,用光影盡情表達中國故事;愿我們的民族,在世界舞臺上擁有屬于自己的聲音;愿祖國越來越好,讓每一位華人都能因自己是中國人而無比驕傲。
記者結束語:
在時代的浪潮中,總有一些人,默默肩負起文化傳承的責任;總有一些選擇,不為名利,只為那一份刻在骨子里的民族認同。在與浦莎莎和陸毅鵬的對話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與教育的布局,更是一顆顆赤子之心在為中國影視的未來奔走。
身在海外,他們沒有忘記來處;走向世界,他們始終心系祖國。也許真正的力量,正來自這份跨越山海的信念——把根扎在中國,把光灑向世界。
未來可期,我們共同期待更多像他們一樣的“橋梁”,為中國的文化自信注入堅實的支撐,也為世界的多元講述注入更多中國聲音。
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