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手機市場中真的傳出了諸多關于iPhone新機的消息,比如iPhone17 Air配備12GB LPDDR5內存,17 Pro和17 Pro Max則是配備12GB LPDDR5X內存,且標準版配備8GB內存。
又或者是蘋果將在iPhone17系列重回鋁合金中框,只有iPhone17 Air保留鈦合金中框,可以說類似的消息非常多。
但是對于許多果粉來說,還是期待折疊屏iPhone,原因是在折疊屏手機問世近七年后,蘋果一直都沒有發力。
直到近兩年才傳出一些消息,且新機的規格懸念也一直非常大,這些都讓果粉的期待變得非常盲目。
直到近期,瑞銀最新報告披露了蘋果首款折疊屏iPhone的配置規格,比如核心配置上將搭載A20 Pro芯片。
據了解,這顆芯片采用臺積電2nm工藝制造,并應用晶圓級多芯片模塊(WMCM)封裝技術,讓芯片體積大幅縮小,同時能耗效率顯著提升。
而且神經網絡處理器(NPU)能力尤其值得關注,消息顯示其算力足以支持本地運行百億參數大模型。
結合iOS 27的系統優化,用戶將體驗到實時翻譯、圖像生成等AI功能的效率飛躍,也是期待值拉滿的關鍵。
同時蘋果在通信芯片領域的自主化戰略迎來里程碑時刻,折疊屏iPhone將首發搭載自研C2基帶芯片(代號Ganymede),徹底替代高通基帶方案。
雖然此前的C1基帶芯片表現并不是特別的激進,但相信隨著二代產品的優化,蘋果手機官方會彌補上代的短板。
并且有望做到全面支持5G毫米波、采用先進制程工藝、針對折疊機內部結構重新設計散熱與天線布局,確保信號穩定性等。
但也可以看出來,蘋果需在有限研發周期內解決信號衰減與機身發熱問題,才能避免重蹈英特爾基帶的覆轍。
其次,雙屏形態也很清晰,折疊屏iPhone采用書本式折疊方案,內外雙屏分工明確,其中5.5英寸外屏滿足單手操作需求,接近傳統直板iPhone體驗。
展開后7.8英寸內屏提供類iPad mini的視覺空間,據說折疊狀態僅9.0-9.5mm,展開狀態4.5-4.8mm。
關鍵按照iPhone17系列都要標配120Hz刷新率特性來說,估計新機大概率也會進行一樣的策略來發力。
甚至有望支持全天候AOD息屏顯示功能特性,以此來讓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上,變得更為的優秀。
然后就是存儲配置正式敲定,全系標配12GB運行內存,超越iPhone16 Pro系列的8GB配置,跟上市場潮流。
并且提供256GB/512GB/1TB三檔存儲,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甚至有望標配LPDDR5,滿足流暢度的激進表現。
同時影像系統采用雙4800萬像素鏡頭組合(主攝+超廣角),但取消長焦鏡頭,這一取舍源于折疊結構對內部空間的擠壓,可能影響遠攝能力。
但是得益于蘋果iPhone的優化能力,新機還有可能帶來很出色的體驗,這點只能等后續的爆料才能夠了解。
另外要說的是,根據此前供應鏈消息顯示,蘋果已敲定2026年下半年量產計劃,并且富士康2025年Q4啟動試產,2026年Q2開始大規模量產。
關鍵供應商陣容曝光,三星顯示獨家供應OLED折疊面板,采用無折痕方案;韓國Fine M-Tec提供鈦合金-不銹鋼復合鉸鏈。
并且瑞銀成本分析揭示精妙定價策略,物料成本控制在759美元,比三星Galaxy Z Fold SE低4%,最終定價區間錨定1800-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29萬-1.43萬元)。
但不管怎么說,蘋果入局折疊屏市場將引發三重變革,分別是應用生態適配攻堅戰、安卓陣營先發優勢遭遇挑戰、供應鏈技術路線重塑等。
總而言之,蘋果折疊屏iPhone選擇在2026年登場,恰逢折疊屏技術進入成熟臨界點,屆時能不能掀起高熱度,還真的很難說。
那么問題來了,大家對其有什么期待嗎?一起來說說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