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了31個省份2025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11個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其中,上海和北京超過了4.5萬元。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能夠自由支配的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芍涫杖爰劝ìF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項,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以常住人口數后得到的平均數。這一指標可以用來衡量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購買力,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重要參考。
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增長5.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
分省份來看,共有11個省份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2萬元,其中,北京和上海超過了4.5萬元。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05元,位居第一。
上半年,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44元,位居第二。其中,工資性收入對居民增收的拉動作用居首位。上半年,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9447元,同比增長5.3%,拉動居民可支配收入上漲3.4個百分點,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71.3%,拉動力和貢獻率均居四項收入首位。
整體來看,上海和北京作為城市經濟體,城鎮化率高,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十分發達,總部經濟突出,高薪崗位多,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居民的平均收入也高。
浙江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7813元,位居第三。江蘇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大關,達到了30706元。
天津、廣東、福建、山東、重慶、遼寧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列五到十位。此外,內蒙古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突破了2萬元大關。
重慶、內蒙古、安徽、湖北、湖南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中西部地區中位居前列,這些省份也是中西部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區。
近年來,中西部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尤其是隨著科技創新成為發展的基本動力,一批現代產業集群正在中西部的強省會城市、中心城市加快集聚。產業發展帶動從業人員的快速增長,進而帶動收入水平持續快速增長。
包括武漢、成都、重慶、西安、合肥等中心城市,近年來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等快速發展,不僅吸引了越來越多當地高校畢業生留下來,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人口流入。
以武漢為例,2024年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1.65萬家。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414.42億元,占GDP比重為30.4%。去年11月7日,武漢港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成為光谷第68家上市企業。
近年來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去年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35萬輛。當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亞迪、蔚來、大眾安徽、合肥長安、安凱客車6家整車制造企業。零部件配套方面,合肥共有汽車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500多家,分別在全市各個重點配套產業園區,其中不乏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巨一科技等新能源車企頭部配套公司。
31個省份2025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