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5年4月7日至11日,英國文化教育協會(British Council)再度攜手英國大學聯盟國際部(Universities UK International)和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組織英國大學校長代表團依次到訪上海、北京和天津。此次代表團匯聚了來自13所英國高等院校的校長、副校長等校級領導,實地走訪中國高校、政府機構與科研機構,與企業雇主、招聘及留學機構、留英校友等展開座談交流,旨在進一步加深中英兩國在高等教育及科研領域的互信與合作,推動人員雙向流動,促進跨國科研合作,并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以此構建更具韌性與效益的中英教育與科研合作高質量發展模式,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上海:產教融合及留英校友就業力提升
代表團首站抵達上海,參加由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與英國商業貿易部聯合舉辦的中英產學研合作圓桌會議,圍繞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創意產業、大學-產業人才培養等關鍵議題,與教育界及產業界的代表們展開了深度交流與對話。在招生與就業能力研討會上,代表團與上海及華東地區企業雇主、招聘機構、留英校友等,就中國就業市場的最新趨勢與需求、留英校友的職業發展路徑進行了充分探討和經驗分享。此外,通過與留學機構、國際化學校升學指導老師的座談,代表團直觀了解了當前中國學子的留英訴求與期望。
中英產學研合作圓桌會議
招生與就業能力研討會
北京:深化教育戰略理解與科研對話
隨后,代表團抵達北京并到訪教育部,探索合作機遇、分享成功經驗,以促進中英高等教育關系更緊密、更可持續發展。代表團還與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進行了會晤,探討獎學金項目合作和人員雙向流動,以進一步推動中英學術合作和學生交流。此外,代表團還訪問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聚焦青年研究人員支持、科研合作交流項目以及博士獎學金項目等議題,持續加強兩國在科研領域的對話與合作。
英國大學校長代表團與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就獎學金項目合作和人員雙向流動展開深入交流
英國大學校長代表團到訪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就科研領域多元合作進行探討
天津:校地合作共建創新人才高地
代表團最后一站來到天津,實地了解天津在高校協同發展、區域創新和國際人才培養方面的前沿探索。他們走訪了天開高教科創園,參觀了園區內科技企業,并與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和八所天津高校代表展開專題座談。各方圍繞推動中英高校聯合科研、產教融合創新、研究生項目合作、國際師資交流等議題進行了坦誠深入的交流,為推動天津與英國高等教育機構在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方面的深度合作注入新動能。
英國大學校長代表團就高校協同發展及國際人才培養等議題,同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及八所天津高校代表展開專題座談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中國區主任兼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公使湯志理(Nick Thomas)表示:“自1979年在中國開展實地工作以來,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始終致力于推動中英兩國在教育包括科研領域的多元化交流與互動,在國際化人才培養與流動、教研創新深度協作、教育經驗分享互鑒以及師資發展等方面已積累下豐厚成果。我相信,通過此次英國大學校長代表團來訪,與中國各方合作伙伴展開直接而深入的對話,可以相互激發創新靈感,攜手探索教育科研合作新路徑,為兩國在教育、科研及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增添新的活力?!?/p>
中英學生雙向流動成果顯著,促進國際化人才培養與人文交流
中英兩國互為教育領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兩國教育交流一直保持蓬勃態勢,合作成果顯著。
英國憑借其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卓越的科研實力、純正的英語環境、強大的綜合實力以及廣泛的國際影響力,一直都是中國學生尋求優質教育的首選之地。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發布的《2023-2024 中國大陸地區雅思考生成績大數據報告》顯示,2023-2024年間,英國蟬聯最受中國大陸地區學生青睞的留學目的國,有41%欲出國留學的學生將英國院校納入申請考量范圍。在剛剛落幕的2025中國留學論壇上,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布的《中國出國留學藍皮書》中,英國在留學環境評價綜合指數上位居第一。目前,有超15萬中國學生正在英國大學深造。另外,通過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及更廣泛的項目,過去十年間,逾6.7萬名英國青年參加了在中國的學習、實習或者其他教育計劃。
此外,近百萬名留英校友于學成回國后成為各行各業的杰出人才,亦成為連接中英兩國深厚人文交流的堅實紐帶。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每兩年舉辦一次“英國杰出校友大獎”中國區頒獎典禮,表彰留英校友在各自領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以及他們利用在英國留學的所學所感為其所在社區和行業帶來的積極變化。今年的頒獎典禮將于12月在北京舉辦。
“英國杰出校友大獎2023-24”中國區頒獎典禮
與此同時,中文作為重要的國際語言,正吸引著越來越多英國年輕人的目光?!爸形呐鄡灐表椖渴怯逃砍赓Y開發的中文教育教學項目,由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和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組織實施,并在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支持下開展來華交流活動。項目從2016年啟動至今,已助力約12,000名英國學生走上了流利掌握中文的道路。去年7月,來自61所英國中學的近1200名“中文培優”項目學生抵華,走進中國10座城市,參與了由18所中方承辦院校提供的豐富多樣的中文教學和文化體驗活動。在為期11天的行程中,英國師生們在中方中文老師和學生語伴的幫助下,在實際場景中應用中文,提升中文語言交流能力,同時深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的夏令營規模將再創歷史新高,將有來自63所英國中學的超過1400名英國師生來華。
期間,英國學生體驗中國傳統編鐘樂器。圖源:遼寧師范大學
2024年英國“中文培優”項目來華夏令營期間,英國學生體驗制造豆瓣醬。圖源:四川師范大學
中英合作辦學推動教育國際化與高層次人才培養協同發展
中英合作辦學深度融合兩國優質教育資源,以培養具有全球視野、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核心目標,有力推動了國際化教育平臺的構建。作為中國第二大中外合作辦學伙伴,截止目前,中英兩國之間已建立了260多個本科及以上層次的合作辦學項目,其中包括2家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合作辦學機構和45家非獨立法人合作辦學機構,以及210多個合作辦學項目,涵蓋了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目前,在讀學生有88,000名,比去年增長了8.8%,為產教融合型國際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實踐層面,通過中英合作辦學,在學生雙向流動、教學交流、學生管理、教師能力提升及質量保障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持續進步,兩國教育資源和理念得到深度融合,也拓展了中英雙方在更多領域的合作空間。
中英高校教育聯盟共筑教育與科研合作網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積極助力兩國多領域、多學科、多區域、多形式的合作。2024年,協會接待并支持了75家英國高等教育機構和組織的100多次對華訪問,通過推動工程教育、人文教育、合作辦學以及區域性大學聯盟的合作,促進了中英高校及科研機構之間的對話與伙伴關系的建立,共同推動了中英高等教育與科研合作的蓬勃發展。
- 中英合作辦學機構聯盟:由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聯合發起和支持的中英合作辦學機構聯盟成立8年以來,45家成員機構間分享最佳實踐,加強互學互鑒,推動聯合課程開發、教師招聘與培訓,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確保學生高品質體驗,并積極探索未來合作新方向。例如,在兩國共同關注的優先領域,聯合科研與出版等方面開展合作,積極響應區域發展新機遇,為深化中英教育合作注入新動力。
- 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這一由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英國大學聯盟國際部共同發起的中英兩國在工程教育與科研領域的首個大學聯盟,即將進入合作的第9年,匯聚以工科見長的9所中國頂尖高校及英國羅素大學集團9所高校,致力于跨學科合作與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推動兩國在工程教育領域的創新與實踐。
- 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今年是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成立第10年。由清華大學倡議發起,中英17所核心高校共同參加,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支持,在人文學術和教育領域開展跨文化、跨民族、全球性的對話與合作,培養高素質青年人才。
- 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聯盟:由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英國大學聯盟國際部與江蘇省教育廳合作建立的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聯盟迎來了合作的第9年,成員已擴展至16所英國大學、30所江蘇省內高校及2所中英合作辦學機構,為國際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師資交流、文化融合等提供了交流合作平臺。
中英科研交流蓬勃發展,攜手應對挑戰
英國憑借其深厚的科研底蘊、前瞻性的視角以及開放性的環境,一直是中國在科研領域的重要合作伙伴,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積極促進中英雙方在科研領域的對話交流與深度合作,不斷推動兩國科研事業的共同發展。
據統計,中英兩國在國際科研產出上互為彼此的第二大合作伙伴,聯合出版物的科學影響力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雙方在可持續發展、農業創新、適老化社會、全球健康等多領域展開合作,共同推動了中英兩國的技術創新和社會進步。
在青年學者交流方面,自2015年以來,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與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過合作共同資助了125余項青年學者研討會項目,參與人數超過4600人。
此外,由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在中國實施的國際科學合作伙伴基金項目(International Science Partnerships Fund)為中英兩國之間圍繞四大全球主題(地球、健康、科技和人才)的研究合作提供支持。2024年12月,在基金資助下,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聯合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在北京舉辦了中英韌性地球學術合作論壇,匯聚來自中英兩國高校及研究機構的40余名研究人員,圍繞環境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開展深入交流與合作。論壇上,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中國處主任博大力博士提到,圍繞更加綠色的未來發展,中英雙方已共同完成超過800項科研合作項目,其中135項聚焦環境與氣候議題,112項關注可持續發展和可再生技術;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全英華人教授協會主席董洪標教授指出,約6000名華人教授在英國大學及科研機構任職,成為中英科研合作的重要紐帶,為兩國學術交流和合作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英教育與科研交流合作前景廣闊
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英國校長代表團兩度來訪,充分彰顯了中英在教育與科研領域的緊密聯系與深厚友誼。展望未來,中英教育與科研合作將在更多戰略性學科和新興產業中繼續深化,共同樹立全球合作新標桿。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也將繼續致力于推進中英教育與科研資源的互融互通,為雙方在這些領域的深度合作搭建更多元化、更高效的交流平臺,助力中英雙方在教育可持續發展、留英校友就業力提升、科研創新合作等關鍵領域進一步拓展協作范圍,加深協同力度,共同推動中英高等教育與科研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