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中美貿易戰爆發,美國對華加征關稅、實施科技封鎖,想用 “極限施壓” 削弱中國經濟。可 8 年過去,形勢大出美國所料。中國沒被擊垮,反倒韌性十足,美國卻因自損式制裁,陷入通脹、供應鏈斷裂的困境。這場貿易戰,誰在受損,誰在崛起?
美國 “自殘”,通脹高企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 145% 關稅,結果美國消費者成了冤大頭,家庭年均支出多了 2300 美元,中低收入群體苦不堪言。蘋果、特斯拉等企業雖漲價,供應鏈卻還依賴中國零部件,美國制造業回流成空。更諷刺的是,2024 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不降反升,達到 2954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中國穩健,雙輪驅動
面對美國打壓,中國經濟韌性驚人:內需市場壯大,2024 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 50 萬億元,新能源車等產業蓬勃發展,內循環穩當 “壓艙石”;科技自立也取得突破,芯片自給率從 2018 年的 15% 升至 70%,華為昇騰芯片比肩英偉達 A100,國產大飛機 C929 訂單超千架;全球供應鏈中,中國地位依舊關鍵,越南、墨西哥工廠仍依賴中國零部件,美國 “脫鉤” 難成。
美國孤立,中國廣結伙伴
特朗普單邊主義讓美國盟友離心,歐盟、東盟等紛紛靠攏中國。RCEP 生效后,東盟成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CIPS 覆蓋 110 國,沖擊美元霸權。而美國國內,通脹致民眾不滿,農民因失去中國市場抗議不斷,政治內斗加劇。
這場貿易戰沒有絕對贏家,但中國顯然已站穩腳跟。美國霸權打壓反噬自身,開放創新的中國正引領全球經濟新方向。 大家不妨討論:美國會因經濟壓力調整對華政策嗎?中國還有哪些行業將在貿易戰中崛起?全球供應鏈會加速 “去美國化” 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