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同天創兩項紀錄,SpaceX首次創下一箭27飛;藍色起源首次全女性乘員組飛越卡門線。
藍色起源(Blue Origin)從西德克薩斯發射場一號(Launch Site One)成功執行新謝潑德NS-31任務,這是2025年全球第五次載人航天飛行、第二次亞軌道載人飛行,也是新謝潑德飛船總計第11次載人飛行。此次任務具有里程碑意義:自1963年瓦倫蒂娜·捷列什科娃獨飛太空以來,這是首次全女性乘員組飛向太空。6人乘員組由藍源創始人杰夫·貝索斯的未婚妻兼飛行員勞倫·桑切斯領銜,與她同行的有流行歌手凱蒂·佩里、電影制片人凱莉安·弗林、民權活動家阿曼達·阮、前NASA航空航天工程師艾莎·鮑以及資深媒體人蓋爾·金。
●任務概覽與背景
NS-31任務是新謝潑德火箭和乘員艙系統的第31次飛行,該系統已累計將52人送至卡門線(海拔100公里)以上。
▲發射于美國中部時間4月14日上午8:30(北京時間21:30)進行,飛行持續10分21秒,乘員體驗了3分多鐘短暫的失重,并觀賞了地球與太空的壯麗景色,隨后乘員艙通過降落傘安全返回地面。
新謝潑德NS-31載人任務關鍵數據:
乘員艙達到的最高點為346,802英尺(AGL相對于地面高度)/ 350,449英尺(MSL相對于海平面高度),即106公里(AGL)/ 107公里(MSL)。
助推器達到的最高點為346,481英尺(AGL)/ 350,128英尺(MSL),即106公里(AGL)/ 107公里(MSL)。
乘員艙著陸時間為美國中部時間上午8:40:21 / 協調世界時13:40:21。
今年藍源已執行兩次載人飛行,NS-31是其2025年第二次亞軌道任務。2月25日執行NS-30任務是今年首次載人航天。
▲任務徽章設計反映了乘員的成就:鮑的目標之星象征STEM倡導,阮的天平代表民權事業,金的流星麥克風體現新聞貢獻,佩里的煙花反映文化影響,弗林的膠片卷軸象征電影創作,桑切斯的《飛向太空的蒼蠅》中「弗林」寓意堅韌。
●六人組:多元背景與成就
六位女性乘員來自不同領域,展現了太空飛行的廣泛啟發力。
▲勞倫·桑切斯(Lauren Sánchez),55歲,飛行員兼記者
桑切斯是本次任務的領隊,曾獲艾美獎,是一名持證直升機飛行員。2016年,她創立了首家女性擁有的航空電影公司Black Ops Aviation,為影視項目提供航拍服務。2018年被曝與世界首富之一貝索斯有婚外情,次年兩人均宣告離婚。2023年5月22日桑切斯與貝索斯訂婚,并成為貝索斯地球基金(價值100億美元的氣候倡議)的副主席。2024年出版了暢銷童書《飛向太空的蒼蠅》,并因航空成就獲埃林·哈爾沃森垂直飛行名人堂獎。桑切斯希望通過此次飛行激勵下一代。
▲凱蒂·佩里(Katy Perry),40歲,流行歌手
佩里是全球暢銷音樂藝術家,流媒體播放量超1150億次,是歐美著名唱片公司Capitol Records銷量最高的女性歌手。她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親善大使,倡導兒童權利,并通過Firework基金會支持弱勢兒童。她表示希望此次飛行能激勵她的女兒及更多人追逐夢想。
▲阿曼達·阮(Amanda Nguy?n),33歲,民權活動家
阮是一名生物宇航研究科學家,曾參與NASA航天飛機任務STS-135和開普勒系外行星任務。她因倡導性暴力幸存者權益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并被《時代》雜志評為年度女性。作為首位越南及東南亞裔女性宇航員,她的飛行象征美越和解。
▲艾莎·鮑(Aisha Bowe),39歲,前NASA航空航天工程師
鮑曾在NASA工作,后創立STEMBoard公司,兩次入選美國《Inc. 5000》增長最快企業榜單。她還創辦了LINGO,目標是為百萬學生提供技術培訓。鮑希望她的太空之旅能激勵巴哈馬及全球年輕人從事STEM事業。
▲蓋爾·金(Gayle King),70歲,記者
金是CBS《早安》聯合主持人、《奧普拉日報》主編,擁有40年新聞生涯,以深刻采訪著稱。她表示此次飛行是一次走出舒適區的機會,希望以新視角分享對地球的感悟。
▲凱莉安·弗林(Kerianne Flynn),48歲,電影制片人
弗林曾從事時尚和人力資源工作,后投身電影制作,作品包括探討好萊塢性別問題的《改變一切》(2018)和致敬公平薪酬倡導者的《LILLY》(2024)。她還服務于紐約曼哈頓的線性公園The High Line等非營利組織,希望此次飛行能激勵她的兒子及年輕一代。
●新謝潑德箭船系統
新謝潑德系統由火箭和乘員艙組成,火箭高約19米,直徑3.8米,發射質量75,000公斤,采用一臺BE-3PM發動機,燃燒液氫和液氧,提供11萬磅推力。乘員艙可容納六人,配備有史以來最大的太空窗戶(高1.07米、寬0.73米),提供全景視野。系統設計為完全可重復使用,火箭通過反推火箭垂直降落于距發射臺3.2公里的著陸場,乘員艙則通過三頂降落傘和固體火箭發動機輔助著陸。飛行最高點達106公里,乘客可體驗約3-4分鐘失重。
相比之下,同樣屬于亞軌道飛行器的維珍銀河太空船二號(SpaceShipTwo)則采用空中發射方式,由母艦白騎士二號(WhiteKnightTwo)攜帶至約15公里高度釋放。太空船二號長18米,翼展8.2米,使用混合火箭發動機(固體燃料HTPB和氧化劑一氧化二氮),最高飛行高度約90公里,略低于卡門線。飛行時長約2小時,失重時間約4分鐘,需兩名飛行員操控,乘客容量為6人,著陸時像飛機一樣滑行降落。太空船二號的羽化技術可調整機翼角度以增加再入大氣時的阻力,而新謝潑德的自主飛行和更大窗戶則提供更簡潔的操作和更佳視野,但飛行時長較短。
●2025年5次載人航天
截至目前,今年全球載人航天任務已執行5次,如下▼
2月25日,發射藍源NS-30(新謝潑德飛船),6人,亞軌道,成功。
3月14日,發射SpaceX Crew-10(耐力號龍飛船),4人,軌道,成功。
4月1日,發射FRAM2(前進2任務),4人,軌道,成功。
4月8日,發射聯盟MS-27(聯盟2.1a),8人,軌道,成功。
4月14日:藍源NS-31(新謝潑德飛船),6人,亞軌道,成功。
5次載人航天共搭載23人,軌道飛行3次11人,亞軌道2次12人。藍源的NS-31任務是新謝潑德第11次載人飛行,也是今年第二次亞軌道載人飛行,凸顯了先于競爭對手維珍銀河在亞軌道旅游領域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維珍銀河尚未發射一次太空船二號。2024年維珍銀河發射兩次載人航天(銀河06、07),而藍源發射三次載人航天(NS-25、NS-26、NS-2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