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獵云網
4月11日,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鄉村振興與人才戰略深度融合,由中共安吉縣委組織部、安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青團安吉縣委聯合主辦,海道教育承辦的“在安吉探索N+1種可能”主題辯論賽在安吉青創學院舉行。
活動匯聚縣委組織部、人才辦等部門領導,海道教育、豐世資本等企業代表,以及安吉籍青年才俊、在讀大學生等近百位嘉賓,共同探討青年與鄉村共成長的創新路徑。
活動伊始,安吉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人才辦常務副主任陸文龍發表致辭,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安吉的“四張名片”:作為“兩山”理念誕生地、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綠色發展先行地以及青年入鄉首選地,安吉正以開放姿態擁抱全球青年。
陸文龍強調,今年安吉計劃引進50個制造業項目、50個七級以下項目、200個科技人才項目及300個青創項目,并通過舉辦青年創業大賽、安吉馬拉松等活動,激活鄉村創新活力,讓青年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角”。
隨后,安吉縣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向麗對人才引進政策進行詳細解讀。
安吉以“全球合伙人計劃”“青創活縣”等政策為引擎,構建“來安有崗、就業有助、成長有道”的全鏈條服務體系。通過政策補貼、創業貸款、共有產權房、5分鐘生活圈等舉措,為青年人才提供“拎包創業”的優質環境,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青年創業的“金山銀山”。
而作為活動承辦方及新落戶安吉的代表性企業,海道教育創始人兼董事長王為以“抬頭見青山,低頭創未來”為題發表主題演講。
海道教育創始人兼董事長王為
他分享了海道教育扎根安吉的創業故事及在安吉的所見,并指出安吉的“N+1種可能”中,“N”代表青年在鄉村發展的無限機遇,“1”則是通過創業實現自我價值的堅定信念。
“海道教育已搭建覆蓋全球超40所知名高校、鏈接1萬多名教師與40萬學生的在線教育平臺,為海外留學生提供輔導服務。”
據悉,截至目前,海道教育為留后學子提供了從留后學習到留后就業的一系列解決方案。
一方面,隨著留學后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學術誠信問題愈發顯著,且市場上機構繁多,導致學生和家長在甄別優秀機構時面臨一定難度,海道教育強化師生學術誠信意識,推動行業合規化發展。
以澳大利亞為例,海道教育與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與標準署(TEQSA)保持緊密聯系,深入研讀并嚴格遵守其發布的學術誠信準則。
同時,為提升教師對學術誠信的認知和重視程度,海道教育還加大了對教師的培訓和教育力度,通過集中培訓、線上學習、群體研討等多種形式進行。
另一方面,在留后就業上,海道教育與國內及國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
例如,王為擔任了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企業導師,成為留學后市場中首個開展校企合作的企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在于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學校能夠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和專家,增強師資力量,提升教學水平。
同時,通過提供更多實習和就業機會,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提高其就業競爭力,有助于縮小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公平。
據王為介紹,公司將國際教育資源引入安吉,更致力于“讓安吉學子走向世界,讓全球青年回到安吉”。
他特別提到,安吉的創業政策如同“春雨”,讓海道教育的教育理想在綠水青山間落地生根,未來將繼續以“國際視野”助力鄉村教育振興。
活動現場,還有7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行業翹楚、創業才俊圍繞“就業?創業?So Easy!”主題,分享了年輕人需要的重要技能、綠能之夢、時代需要笨拙的堅持、青春的另一種可能、與時代同頻的創業答案、從雙城生活到安吉等內容。
據觀察,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行動的號召。
安吉正以“政策+平臺+生態”的組合拳,吸引全球青年人才投身鄉村建設。
正如陸文龍所言:“安吉的未來,屬于敢想敢干的年輕人;鄉村振興的篇章,需要青年以創新之筆共同書寫。”
海道教育等企業的加入,更為安吉注入了“國際視野”與“數字動能”,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更加生動可感。
未來,安吉將繼續以人才為筆、以創新為墨,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讓更多青年在安吉找到“N+1種可能”,共同書寫“青春與鄉村共成長”的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