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對美所有進口商品加征125%關稅,并直言若美國繼續進行“關稅數字游戲”中方將不予理會后,特朗普對華“極限施壓”的試探就已經失敗了。
特朗普
之后特朗普不僅沒有進一步提高關稅,美國海關反而在4月11日透露,將豁免部分商品的“對等關稅”。
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這僅僅只是美方修正單邊“對等關稅”錯誤做法的一小步。
圖片來源于網絡
然而,就在外界以為特朗普終于要放下“關稅大棒”時,他卻在4月13日突然改口稱,美政府并沒有宣布任何的關稅豁免。
瑞·達利歐
面對“朝令夕改”的特朗普,身為全球頂尖投資家的瑞·達利歐,在4月13日當天公開向美政府發出了強烈警告:美國或將陷入“比經濟衰退更糟糕”的局面!
那么,瑞·達利歐的警告向外界釋放了何種信號呢?特朗普又為什么要著急否認關稅豁免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
4月11日,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在深夜發布通知,宣布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半導體設備等電子產品豁免此前高達125%的“對等關稅”。
這份文件一經發布便瞬間引發了全球關注,媒體更是普遍將其解讀為“對華關稅松動”的信號。
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
畢示,豁免清單中包括價值1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占美國從中國進口總額的23%。
白宮隨后解釋稱,此舉是為美國企業爭取時間將生產遷回本土,并強調“美國不能依賴中國制造關鍵技術”。
特朗普
但這場短暫的樂觀情緒僅維持了不到兩天的時間,4月13日,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體發文否認存在任何“關稅豁免”。
他堅稱這些產品仍受20%關稅約束,只不過是被轉移到了另一個關稅類別。
霍華德·盧特尼克
特朗普還同時預告,美國將啟動針對半導體和電子供應鏈所謂的“國家安全調查”,矛頭直指中國。
甚至就連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也表示,豁免只是“暫時性措施”,未來美政府可能對相關產品征收更高關稅。
瑞·達利歐
就在特朗普改口的同一天,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通過NBC節目發出重磅警告:美國正站在“比經濟衰退更糟糕”的懸崖邊緣,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是這場危機的催化劑。
達利歐的擔憂遠超常規經濟指標,他將當前局勢與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2008年金融危機類比。
美元霸權
他還十分犀利的指出了美國正面臨三重致命威脅:貨幣體系崩潰風險、債務惡性循環和全球秩序的重構。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略顯著急的“政策變臉”看似荒誕,實則暗含多重算計。
特朗普
眾所周知,對華加征關稅是特朗普“美國優先”戰略的核心符號,因此他若承認豁免,很可能被解讀為對華妥協。
但通過將“豁免”重新定義為“類別轉移”后,這既能緩解科技巨頭的壓力(蘋果、英偉達等公司股價因此反彈),又可維持對華強硬的人設。
盧特尼克(左一)
并且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透露“豁免只是暫時”,未來可能將電子產品歸入“半導體”類別征收特殊關稅。
美政府的這種模糊表態既能暫時安撫企業,又保留了隨時加碼的主動權。
圖片來源于網絡
由此不難看出,特朗普的“朝令夕改”,本質上就是其個人意志與建制派博弈的結果。
而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中國十分果斷的采取了“組合拳”反制,其實對我國而言,這場貿易戰加速了產業鏈自主化進程。
中美芯片
2024年,中國半導體國產化率已從30%提升至45%,稀土永磁材料、鋰電池等關鍵產業實現全球領先,這種“壓力測試”反而增強了我國的經濟韌性。
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特朗普的“關稅游戲”已演變為自我消耗的困局:政策反復削弱了美國信譽,企業被迫承擔成本,而達利歐的警告預示著更深的系統性危機。
特朗普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中美博弈的本質是兩種發展模式的較量,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暴露了單邊主義的局限性,而中國的反制策略展現了戰略定力。
未來的世界經濟格局,或將在這場角力中重塑。
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