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關系最近又起波瀾。中方剛剛表態可以考慮和美方重新坐下來談,美國卻在不到一天時間內,突然宣布取消中國小額包裹的關稅豁免。
這波操作太明顯了,就是不給面子。
關鍵是,這種做法,傷的不是別人,最先倒霉的,是美國自己人。 先說中方的態度,已經是夠克制、夠理性了。
人家明確說了,對美方釋放的談判信號,會認真評估。
這說明什么?說明中方并不拒絕溝通,但得看美方是不是有誠意。
中方沒關上大門,也沒逞口舌之快,就擺出一個姿態:想談,拿出點誠意,別光說不練。 結果呢?
特朗普不但沒表現出一點合作的意思,還把早就擱置的關稅政策重新搬出來,用在中國頭上。你說這不是打臉嗎?
前腳說和平解決,后腳就來一個政策打壓,而且只對中國取消小額豁免,別的國家還都能繼續享受。這還需要解釋嗎?
明顯就是沖著中國來的。 而且這不是第一次。
早在2月份,特朗普就想動這條政策,但當時美國海關系統根本沒法消化,結果他自己又撤了回去?,F在又重新簽署命令,從5月2日開始執行,趕得也真夠巧的,剛好趕在中方釋放善意的窗口期。
說白了,這事根本不是什么系統改革,而是純粹的政治操作。
他就是在搞極限施壓,想用加碼的方法逼中國讓步。
但他搞錯了對象,中國不是吃這一套的。 更關鍵的是,他這手操作也不是什么高招。
從短期看,確實是加了壓力,但從長期看,結果就是兩敗俱傷,甚至美國更傷。你看看現在,美國本來還能靠小額豁免政策緩口氣,現在自己把路堵死了。
零售商最先中招,他們的貨基本靠中國供應。
一取消豁免,關稅成本直接增加,這筆賬最終得算到消費者頭上。
這種時候還想讓他們投你票,簡直想多了。 美國消費者不傻,買個平價產品都要多花錢,還得替總統的貿易政策埋單。
最近美國各地游行示威也不是空穴來風,大家心里有數,現實擺在那。
再說,美國的經濟數據也不是多好看。第一季度GDP下滑了0.3%,就業也開始疲軟。
這時候還繼續揮舞關稅大棒,自己經濟本就有問題,政策再給自己添堵,不是自找麻煩嗎? 你看很多美國企業,其實根本不愿意脫鉤,很多還跑去找特朗普"求情",希望放一放政策,等一等供貨。
可惜,特朗普根本不聽,還是一意孤行。
結果現在貨架上供貨吃緊,消費者買不到便宜貨,小企業撐不住,大企業也得承擔更高的運營成本。 講到底,這場博弈里,真正被影響的是市場,是企業,是老百姓。
中方已經表現出愿意坐下談的姿態了,但如果美方一邊喊談,一邊下狠手,那只會讓局勢越來越緊張,根本達不到所謂的"逼中方妥協"的效果。
反而可能把中方徹底推向強硬立場。 中方早就講清楚了,談判不是不能談,但必須是在平等基礎上。
你一邊壓制,一邊又想對方低頭,不現實。
再說,現在已經不是十幾年前,中國早就不是那個容易被拿捏的角色。
中國市場大、制造能力強、供應鏈穩,美國一旦脫鉤受傷的只會更多。
特朗普這個操作看起來是"戰略部署",實際上就是給自己挖坑。他或許能糊弄一部分選民,短期內制造點聲勢,但從大局看,這種做法只會讓中美之間的信任更難建立,也會讓美國企業更加焦慮、讓美國民眾更難生活。
如果他繼續這樣搞,不光是談不成,連帶的經濟、民意都會出問題。
中國的態度其實已經很明確:愿意談,但不怕打。你要?;ㄕ?,那就別怪人家不客氣。
貿易戰打了這么多年,誰更受傷,其實美國國內最清楚。
現在,特朗普又在社交平臺上給自己打"預防針",暗示關稅政策會帶來沖擊。這不就是提前找借口嗎?
他也知道事情搞砸了,但嘴硬還在繼續撐。
可撐多久呢?民意會回答他。
這一次,中方沒被激怒,只是保持克制。
可要是美方一味地試探底線,真到了臨界點,那可就是硬碰硬了。
想把對方當棋子來擺弄,最后可能連棋盤都保不住。 所以說,別看現在特朗普動作頻頻,長遠來看,不僅贏不了中方,恐怕連自己的連任路都難走下去了。
因為這不是靠關稅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靠智慧、合作和真正的誠意。沒有這些,一切只會越來越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