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在南開大學舉辦的一場學術討論會上,70歲的楊振寧正在進行演講。當幻燈片切換到一張他與母親的合影時,他的聲音戛然而止。
原本條理清晰的講述被哽咽打斷,這位在科學界聲名赫赫的大物理學家,在提及“這是母親和我最后一次過春節……”時,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情感,掩面而泣。
那一幕,時間仿佛凝固,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誰能想到,站在學術巔峰的楊振寧,在母親面前,永遠是那個會撒嬌的孩子。
1922年,楊振寧出生于安徽合肥的四古巷。他的父親楊武之,9歲喪母,12歲喪父,卻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對知識的渴望,一路求學。
1923年,楊武之考取安徽省的官費留美學生,前往美國深造。在斯坦福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后,又進入芝加哥大學,并于1928年獲得數學博士學位。
他的這段留學經歷,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為楊振寧的成長奠定了基礎。
在楊武之留學的日子里,楊振寧與母親羅孟華相依為命。羅孟華是一位舊式婦女,裹過小腳,僅接受過一兩年私塾教育。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母親,卻在楊振寧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楊振寧四歲時,她開始教兒子認方塊字。
沒有華麗的教具,也沒有先進的教學方法,羅孟華憑借著自己的耐心和堅持,用一年多的時間,教會了楊振寧三千多個字。
母親羅孟華,在家庭中一直扮演著默默奉獻的角色。
在清華園時,面對周圍大學教授夫人們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甚至留過學的情況,羅孟華雖沒有文化且是解放腳,但她憑借自己的勤勞和善良,努力操持著家庭。
她盡力減少社交活動,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照顧丈夫和孩子上。她親手縫補家人的衣服,將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在清華園中贏得了賢妻良母的美譽。
戰爭勝利時,盡管一家人都身形瘦削,但每個人都精神飽滿,羅孟華為此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不言而喻。
除了楊振寧,楊武之的其他子女也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二兒子楊振平于1948年和鄧稼先同船赴美留學,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后,擔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物理系教授。
三兒子楊振漢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在多個重要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才能,后來在香港創立公司并擔任董事長。
女兒楊振玉曾在中國科學院生理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赴美后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神經生物系博士學位,并擔任該系高級研究科學家。
然而,四子楊振復的命運卻較為坎坷。他雖然在1955年上海中學生數學比賽中名列前茅,并于1956年考取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但不幸在1959年因病退學。之后,他試圖在上海復旦大學繼續學業,但最終還是輟學回家養病,1985年,楊振復遺憾地去世。
這對楊武之夫婦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1987年9月12日,羅孟華因病去世,享年91歲。她的離去,讓楊振寧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母親的勤勞、善良、堅韌,以及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愛,都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無法磨滅的記憶。
1992年,當楊振寧在演講中提及母親時,那份深埋在心底的思念瞬間決堤,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令人動容的一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