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德國聯盟黨與社民黨宣布完成組閣談判,新一屆“黑紅聯盟”政府即將成立,基民盟主席默茨將出任總理。
今年2月德國大選后,組閣談判異常艱難。選擇黨異軍突起,拿下152個議席,支持率飆升至24%,遠超此前民調預測的21%。這一結果大幅壓縮了傳統政黨的操作空間。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雖以208席保持議會最大勢力,但距離絕對多數仍有距離;社民黨僅獲120席,綠黨則縮水至85席,徹底失去組閣可能。
德國資料圖
面對選擇黨的強勢崛起,聯盟黨本可與其合作,組建右翼聯合政府。兩黨在移民、財政等議題上立場相近,若聯手,議席總數將輕松突破360席,形成壓倒性優勢。但這一選項在德國政壇被視為“政治禁忌”。去年底,聯盟黨曾試探性地與選擇黨合作推動一項移民法案,結果引發全國性抗議,連前總理默克爾也公開批評默茨“越界”。最終,聯盟黨徹底排除了與選擇黨合作的可能性,轉而與左翼的社民黨展開談判。
談判過程充滿拉鋸戰。社民黨憑借關鍵少數地位,在權力分配上占據主動。德媒披露,默茨做出重大讓步,將財政部和國防部兩大核心部門拱手讓給社民黨。這一決定出乎外界預料,畢竟財政政策直接影響經濟走向,而國防部則關乎德國在歐洲安全事務中的角色。但為了確保組閣成功,聯盟黨不得不接受這一安排。
根據最終協議,聯盟黨拿下7個部委,包括總理府、外交部、經濟部等關鍵職位。默茨將出任總理,基民盟的約翰·瓦德普爾有望執掌外交部,這也是近60年來基民盟首次主導外交事務。社民黨則獲得7個部門,其中副總理兼財政部長一職由該黨聯合主席克林貝爾擔任,現任國防部長皮斯托留斯繼續留任。基社盟分得內政部、科技部和農業部3個席位。
默茨資料圖
這一分配方案凸顯了聯盟黨的務實策略。盡管讓渡了財政和國防大權,但默茨成功保住了總理職位,并掌控經濟、外交等核心領域。社民黨雖在財政政策上占據主導,卻無法單獨左右全局。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分權制衡”的結構可能使新政府在重大決策上效率低下,尤其在移民和經濟刺激等敏感議題上,兩黨分歧難以彌合。
選擇黨領導人魏德爾原本有望成為德國政壇的關鍵人物。若聯盟黨愿意合作,她甚至可能進入內閣,但現實是,她被徹底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德媒評論稱,聯盟黨寧可向社民黨讓步,也不愿觸碰“與極右翼合作”的紅線,這反映了德國主流政壇的共識——選擇黨仍是“不可接觸者”。
魏德爾的挫敗不僅體現在組閣結果上,更在于政治影響力的削弱。盡管選擇黨在議會占據24%的席位,成為第二大黨,但在政策制定上幾乎被邊緣化。聯盟黨與社民黨的聯合,意味著未來四年德國政府將在移民、財政等議題上采取相對溫和的路線,而選擇黨所主張的強硬政策難有實施空間。
魏德爾資料圖
新政府面臨的首要考驗是經濟振興。德國近年陷入長期低迷,上屆政府被批“治理無能”,導致增長乏力。新聯盟計劃推出“擴債政策”,通過增加公共支出來刺激經濟,但這一方案爭議極大。批評者認為,社民黨主導的財政部可能延續高福利、高債務模式,進一步拖累德國競爭力。
移民問題同樣棘手。聯盟黨主張收緊邊境管控,但社民黨堅持寬松政策,兩黨的矛盾可能導致政策搖擺。德媒預測,未來幾年德國在“阻止非法移民”上難有實質性進展,這或將加劇國內民意分裂。
默茨的組閣成功標志著德國政治重回傳統“黑紅聯盟”模式,但也暴露了體制內的深層矛盾。選擇黨的崛起未被轉化為執政機會,反而加劇了主流政黨的妥協壓力。新政府能否在分歧中有效施政,將決定德國未來四年的走向。而對于魏德爾來說,她的總理夢已徹底破碎,選擇黨只能在議會中繼續扮演“反對者”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