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機場遭遇“尊享卡”騙局,無人負責?
近日,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報道,多位消費者在重慶、長春機場遇到“尊享卡”連環套路:身著制服的工作人員在值機區域向旅客推薦航空公司貴賓卡充值,實際購票后卻發現,買到的所謂“尊享卡”并非航司發售,而且每次機票只能用“尊享卡”的部分額度,優惠后的機票價格比航司官網還高。
網上檢索可以發現,類似騙局至少從2019年開始就曾陸續被媒體曝光過。套路都是類似的,某些公司從機場或者航司那里租賃場地,穿上類似地勤的制服,讓旅客以為業務員是機場或者航司的工作人員,然后開始推銷所謂的貴賓卡、尊享卡,當旅客辦完業務發現上當,再要維權的時候,卻發現無人負責:機場說這些業務人員是航空公司的人,所以責任在航司;航司說他們柜臺是租給售卡公司的,所以要去找售卡公司。消費者找售卡公司,結果售卡公司直接玩失蹤。
其實就算能找到售卡公司,消費者要想維權追究他們的責任,也并不容易。騙局的核心問題,是承諾買機票可以優惠、可以使用機場的貴賓廳。可這個優惠的承諾,到底是相對于機票原價優惠,還是相對于市場價?存在很大的解釋空間。
在消費者看來,使用“尊享卡”之后比官網給出的優惠價還高,是明白的騙局。可如果當初的合同沒有約定清楚,優惠價的對照標準是什么,就很難在法律上明確其是虛假承諾。而如果消費者嫌貴不去購票,也就沒法驗證能不能使用貴賓廳。一句話總結就是:整個騙局都在打擦邊球,消費者要搜集足夠的證據去維權,相當困難。這可能也就是為什么類似已經上演多年的騙局,還總是能持續出現。
可再仔細推敲一下,模糊話術能夠行騙得逞的原因是什么?并非騙子有多么高明,重要原因是他們打著機場或者航司的幌子,才能輕易贏得了旅客的信任。機場對自己地盤上的騙局不聞不問,航司明知道他們穿著和自家制服相似的服裝,卻也坐視不理。如果機場和航司都能盡到自身的把關義務,相信類似騙局不可能發生。
根據媒體報道,重慶航空之前是把重慶江北機場的一片區域,出租給一家公司用于開展辦理信用卡業務,而這家公司正是在此期間,給旅客違規推銷“尊享卡”。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開展坑蒙旅客的業務,涉事航空公司為什么沒有早發現?在旅客投訴之后,才敦促該公司整改,這樣的治理顯然已經嚴重滯后,機場和航司理當對旅客受騙承擔連帶責任。
機場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場域,旅客天然會以為里面的攤位或者屬于機場,或者屬于航司,而不太會想到在這個安檢很嚴格的地方,竟會有騙子在堂而皇之地挖坑。就此而言,機場和航司在出租攤位、外包服務的時候,必須盡到起碼的把關責任。放任騙子收割旅客,賠上的是自己的聲譽。(守一)
來源: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