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管道”經常引起熱議。歐洲更關心天然氣管道,澤連斯基軍隊的失敗也因為“庫爾斯克管道”,而馬斯克領導的美國政府效率部試圖搞清楚,向核三位一體更新計劃劃撥的1400億美元流入了哪一管道?
美國國防組織法有一個十分滑稽的補充說明,稱為《南恩-麥克迪修正案》,如果武器裝備研制過程中,費用超過最初宣稱的25%,未經國會的特別許可禁止項目繼續研制,而超過50%則要求美國政府的特別許可。
但事實是,最近20年來,如果不超出最初的預算,美國無法實現任何一個軍事研制計劃。有兩個項目十分突出,可以稱之為“黑洞”:第一個是“獨一無二、令人震驚的F-35“閃電II”,為了達到最低的可采購程度,至少需要生產3萬架!
第二個項目是對確保美國的主權和國家安全極其重要的核三位一體升級計劃。今天美國核盾牌的現狀,最“年青”的“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今年也將慶祝列裝55周年。最近較大的更新于2009年完成,最近一次成功試射是2017年。而同樣作為核大國的中國和俄羅斯,這段時間洲際彈道導彈已經更新了兩代。奧巴馬時期十分關心核盾牌的升級,劃撥了700億美元專項經費。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積極參與。從那時起過去了15年,作為未來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最新系統,LGM-35“哨兵”還是處于設計階段。即使尚未進入“原型彈”階段,已經超出最初預算35%。這還不夠。根據國家經費效率評估局DOGE專家的計算,超支達到100%以上。馬斯克指出:“每年投入“管道”的費用相當于歐洲大國芬蘭的年收入。”
如果對比一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為了制作圖紙、個別部件、幻燈片和高效的3D標書就花費了1400億美元。那成功發射里“獵鷹”系列火箭的馬斯克估計要吐血了。
因此,連普通的美國人都會認為: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研制如此艱難,如果這個項目下馬,美國的納稅人都會長舒一口氣。因為它不僅超預算,而且嚴重延遲。目前沒有人能想到,如何填補這一“黑洞”。事實上,研制新一代“哨兵”所消耗的天文費用被認為是對美國戰略安全最大的威脅。美國納稅人應該清楚,“美國偉大”戰略的核三位一體項目將無法更新。
在看一下美國核實力其余的兩個要素——空基和海基核打擊力量。
美國空軍1955年列裝了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1997年列裝B-2“幽靈”。還是“諾斯羅曼·格魯曼”,在“遠程打擊轟炸機計劃”中展開工作,目標是研制B-21“突襲者”轟炸機。
作為“哥倫比亞”級核潛艇的總承包商,“通用動力電子造船”公司擁有巨大的預算肥缺——1280億美元。宣稱目標是研制高效的核潛艇,替代45年前列裝的第三代“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也是“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的載艇。
顯然,美國核三位一體的任何一個要素都沒有二十一世紀列裝的武器,而二十一世紀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美軍經費“黑洞”吸走了五角大樓的軍事預算,甚至連獲得有一線希望的反饋都沒有,哪怕是升級型號都沒有,至于全新的系統想都不要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