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1日,美國參議院以60票贊成、25票反對的結果,正式確認丹·凱恩出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這位曾在中央情報局任職的前特種作戰軍官,帶著特朗普的信任和美軍內部的質疑,接過了美軍權力中樞的指揮棒。作為美國法定最高級軍官,凱恩的上任不僅標志著美軍高層的人事變動,更直接影響著中美軍事關系的走向。
凱恩的任命過程本身就充滿火藥味。今年2月特朗普提名他時,就遭到民主黨議員的強烈反對,認為他“缺乏戰略視野”。但最終參議院的投票結果顯示,多數人認可這位對特朗普忠心耿耿的將領。凱恩的履歷確實不簡單:從F-16飛行員到中情局軍事事務副主任,參與過伊拉克戰爭和多次特種作戰,對美軍的家底可謂了如指掌。但真正讓他成為焦點的,是上任后對中美關系的“反常”表態。
在提名聽證會上,凱恩公開潑了美國鷹派一盆冷水:“美方必須避免與中國發生沖突。”這話在華盛頓政客聽來刺耳,但凱恩給出的理由卻讓所有人沉默。他直言,美國國防工業的靈活性和生產速度遠不及中國,后勤體系無法支撐長期作戰;而在高超音速導彈、現代化海空軍等關鍵領域,美軍已不具備碾壓優勢。這番話并非危言聳聽——從去年至今,美軍戰機事故頻發,甚至出現軍艦誤傷自家戰機的荒唐事;全國僅剩1家造船廠維持運營,航母維修周期長達數年;紅海地區,胡塞武裝的導彈和無人機讓美軍航母編隊疲于奔命。凱恩很清楚,現在的美軍根本經不起和解放軍硬碰硬。
更諷刺的是,凱恩的“避戰論”與美防長赫格塞思的激進態度形成鮮明對比。就在凱恩上任前,赫格塞思簽署秘密文件,將中國定義為“唯一步步緊逼的威脅”,揚言要阻止中國統一。這種矛盾態度暴露了美國對華戰略的撕裂:軍方高層承認實力差距,政客卻沉迷于“以臺遏華”的幻想。這種表里不一的做法,連臺灣島內專家都看不下去,直言“美國在玩火”。
反觀中國,國防政策始終保持清醒。解放軍已列裝六代機、電磁彈射航母等尖端裝備,海軍噸位持續增長,軍工產能更是讓美軍望塵莫及。但中方從未主動挑事,4月初的中美海上安全磋商中,中方明確要求美方停止在臺海、南海的危險行動,并重申“防御性國防政策”。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的警告振聾發聵:“將中國視為威脅是嚴重的戰略誤判,只會給美國帶來災難性后果。”
凱恩的上任和表態,本質上是美軍在現實壓力下的被迫清醒。但華盛頓的政客們顯然還沒意識到,中國的崛起不是靠軍事威懾就能遏制的。當美軍在紅海被胡塞武裝打得灰頭土臉,當造船廠因技術工人短缺陷入癱瘓,當F-35頻繁墜機暴露裝備缺陷,這些問題都不是換個參聯會主席就能解決的。真正需要改變的,是美國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和霸權邏輯。
現在的局面很清晰:中方有實力、有耐心,而美方既想遏制中國又怕引火燒身。凱恩的“避戰論”或許能暫時降溫,但美國若不放棄“以臺制華”,中美關系的火藥桶隨時可能被點燃。國防部那句“歷史大勢不可違逆”,值得所有華盛頓政客反復咀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