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外,警車密布,人群嘶吼。前總統尹錫悅的“內亂罪”首次公審在此舉行。這位曾親手將樸槿惠、李明博送進監獄的“檢察官總統”,如今自己戴著手銬坐上了被告席。面對最高可判死刑的指控,尹錫悅當庭咆哮40分鐘,全盤否認罪行,甚至將黑鍋甩給親信,上演了一出“絕地求生”的戲碼。
一、法庭內外:一場“死不認賬”的表演
尹錫悅的庭審策略堪稱“教科書級甩鍋”。他堅稱2024年12月的戒嚴令“只是和平示威”,絕非政變,并指責時任國防部長金龍顯“擅自調動軍隊”,自己僅要求250名士兵維持秩序,是金龍顯誤解為“數萬人”才導致局勢失控。更諷刺的是,他否認制定逮捕名單、指揮反間諜部門等關鍵指控,聲稱“軍隊行動超出我的授權范圍”——仿佛這場震動韓國的戒嚴鬧劇與他毫無關系。檢方則用120頁證據打臉:戒嚴令明確要求封鎖國會、逮捕反對派,甚至切斷水電,這分明是“軍事政變標準操作”。而尹錫悅的親信、軍方證人當庭證實,行動指令直接來自總統本人。面對鐵證,尹錫悅竟6次高喊“荒唐”,甚至打斷法官發言,被韓媒嘲諷為“垂死掙扎的困獸”。法庭外,支持者與反對者爆發混戰。極右翼人群高舉“尹總統無罪”的橫幅,與高呼“叛國者下地獄”的民眾隔空對罵,警方不得不架起人墻防止流血事件。而尹錫悅的車輛被特許從地下車庫進出,媒體禁拍庭審畫面——這種“特權待遇”連樸槿惠當年都未享受,引發輿論嘩然。
二、為何死扛?尹錫悅的“算盤”與“噩夢”
尹錫悅的頑抗絕非一時沖動,而是精密計算后的“政治賭博”:
“內亂罪”比樸槿惠的貪腐嚴重百倍:韓國《刑法》第87條規定,內亂罪主謀可判死刑。尹錫悅作為前檢察官,深知若認罪必死無疑,而樸槿惠當年僅因受賄被判20年,最終還被特赦。
賭“特赦劇本”:韓國政壇素有“清算-特赦”循環。全斗煥、盧泰愚曾判死刑后獲釋,但尹錫悅無軍方背景,若保守派不能贏下大選,他連“坐牢等特赦”的機會都沒有。
綁架國民力量黨:尹錫悅頻繁接觸執政黨成員,煽動支持者上街,實則是逼黨內保他——若他被重判,保守派將徹底失去選民信任。
但這場賭博勝算渺茫。昔日盟友金龍顯為自保已開始“反水”,檢方證據鏈滴水不漏,而最大對手李在明民調領先,放話“必送尹錫悅上斷頭臺”。更致命的是,尹錫悅的戒嚴令撕毀了韓國政壇“不搞軍事鎮壓”的潛規則,連保守派都罵他“壞了規矩”。
三、歷史輪回:青瓦臺魔咒的“最狠版本”
韓國總統素有“不得善終”的傳統,但尹錫悅的結局可能比樸槿惠更慘:
樸槿惠:因閨蜜干政下臺,判22年,但罪名僅涉貪腐,且保守派根基深厚,文在寅卸任前特赦了她。
全斗煥:軍事獨裁者,光州屠殺主謀,雖判死刑卻因軍方勢力獲釋,晚年逍遙
尹錫悅:戒嚴令被視為“全斗煥2.0”,卻無軍隊撐腰。若左派上臺,他可能成為韓國30年來首個被執行死刑的前總統。更諷刺的是,尹錫悅正是當年把樸槿惠送進監獄的“反腐英雄”。如今他重蹈覆轍,卻被自己掀起的政治清算反噬。
四、韓國撕裂: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尹錫悅案已超越法律范疇,演變為左右陣營的“生死對決”:
支持者:極右翼、老年群體、反朝勢力視他為“抗左英雄”,甚至有人揚言“若判死刑就暴動”。
反對者:年輕人、進步派痛恨他“開民主倒車”,首爾街頭隨處可見“絞刑架”模型。而經濟雪上加霜。戒嚴風波后,外資撤離、韓元暴跌,普通民眾抱怨“政客打架,百姓買單”。
五、終極預測:尹錫悅能活嗎?
短期:4月21日二審是關鍵。若證人繼續指證,尹錫悅可能當庭崩潰。
中期:6月大選定生死。李在明勝則尹錫悅難逃重刑;若保守派翻盤,或仿效特朗普“自我特赦”。
長期:即便判死刑,韓國實際執行概率低。但尹錫悅恐在獄中度過余生,成為“青瓦臺魔咒”最慘注腳。
結語:尹錫悅的審判,是韓國民主的試金石,也是政治復仇的巔峰。當他對著鏡頭喊出“我贏了”時,或許忘了——韓國總統的贏家,從來只有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