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已經反復證明,沒有什么能永垂不朽!
從1872年美國GDP首次超越英國,到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美元霸權地位,再到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后依托石油體系維持霸權,其進程充滿非線性的歷史偶然與必然。截至2025年,美元霸權已持續81年,但其根基正面臨自二戰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在美元之前,世界的主流貨幣是英國的英鎊。19世紀的英國以工業革命為引擎,將英鎊推上全球貨幣王座。1816年英國確立金本位制,倫敦金融城構建起覆蓋70國的英鎊區,全球60%貿易以英鎊結算。到1899年,英鎊占全球外匯儲備的64%,其地位如同今天的美元。
當美國在1872年工業產值超越英國時,世界已悄然改變。1900年美國GDP占全球23%,但英鎊區成員國仍被迫將外匯儲備鎖在英格蘭銀行,這種制度性捆綁延緩了英鎊衰落。1913年美聯儲的成立成為轉折點,美國從此擁有調控貨幣信用的中樞神經,而英國央行卻因金本位束縛喪失政策彈性。
從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算起,美元霸權已持續81年,遠超英鎊的107年霸權期(1816-1923)。但其衰落信號已現:全球外匯儲備美元占比從2000年的72%降至2024年的58%,42國啟動去美元化。與當年英鎊區瓦解相似,如今"美元區"核心圈(沙特、日韓等)的動搖將決定霸權壽命。
歷史表明,貨幣霸權的更迭遵循"經濟實力-制度建構-軍事威懾"三螺旋規律。中國制造業增加值超美日德總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覆蓋180國、黃金儲備連增18個月,這種系統性布局正在重塑貨幣格局。
美國的“自我瓦解”可能加速這一進程:若繼續濫用金融制裁、放任債務膨脹、破壞美聯儲獨立性,美元霸權或如英國般經歷“侵蝕式衰退”。先是貿易結算份額下降,繼而儲備資產遭減持,最終喪失定價權。哥倫比亞大學學者警告,特朗普政策可能使美元地位在未來20年內降至40%以下。
特朗普團隊在全球發起的關稅戰,為什么會加速美元霸權的衰落?這基本上已在國際上形成了共識。
美國彼得森研究所測算顯示,新關稅將直接推高美國通脹率1.5個百分點,迫使美聯儲在2025年二季度將基準利率提升至6.5%的歷史高位。利率飆升導致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5.5%警戒線,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債比例從30%驟降至22%,引發全球資本對美元資產信任危機。
更為重要的是,特朗普將關稅與軍事保護捆綁的"黑手黨式外交",徹底激化與傳統盟友的矛盾。歐盟在2025年3月啟動《歐洲防務自主計劃》,將北約預算中的美國份額從72%削減至51%;日本則加速推進《亞洲數字貨幣倡議》,聯合東盟國家建立獨立于SWIFT的結算通道。這種地緣政治背叛直接沖擊美元霸權的兩大支柱:石油美元協議面臨沙特搖擺,而軍事保護費體系因盟友離心逐步瓦解。
特朗普團隊難道不清楚,美國發起關稅戰,會對美元霸權造成沖擊嗎,為什么還要這樣做?其實特朗普團隊就是在賭。
特朗普團隊認為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不可撼動",試圖通過關稅推升全球通脹、迫使各國降息以維持美元強勢。但現實是,2025年4月關稅政策落地后,美元指數單日下跌1.5%,日元和歐元逆勢升值,美國國債收益率跌至10個月新低,市場用腳投票宣告"美元避險神話"的終結。而且全球比較大的幾個經濟體,壓根就沒有降息的打算。說白了就是要準備和美國戰斗到底。
特朗普團隊所謂的全球關稅戰,在國際上遭到了很多國家的抵制。現在美國民主黨也是抓住這個機會,開始反撲美國共和黨。
美國眾議員羅·卡納(Ro Khanna)直指特朗普關稅政策是"19世紀的麥金萊式思維",無法應對21世紀產業鏈現實,導致電子產品價格上漲且制造業回流失敗。
最近,美國民主黨眾議員艾爾·格林(Al Green)于4月6日宣布將在30天內啟動對特朗普的彈劾程序,這是特朗普任內第三次面臨彈劾威脅。此次指控聚焦于特朗普政策對民主制度、社會穩定及國際形象的損害。盡管共和黨控制參眾兩院使彈劾成功概率極低,但民主黨試圖借此塑造"政治迫害"敘事,為中期選舉積累輿論資本。可以預見的是,一旦特朗普團隊的全球關稅戰以失敗而告終,到時候該怎么收場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