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晚報援引英國《國防雜志》4月8日報道,英國海軍旗艦“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將于2025年4月22日從樸茨茅斯起航,率領由戰艦、補給艦、潛艇和飛機組成的航母打擊群前往地中海和印太地區。該打擊群將首先在英國康沃爾郡海岸集結,然后前往地中海參加北約演習。演習初期,該打擊群將接受北約指揮。在為期8個月的部署期間,航母打擊群將搭載4000名英國軍人,其中2500人來自海軍,592人來自空軍,約900人來自陸軍。另有12個國家支持此次軍事行動,其中挪威將派遣一艘軍艦參與全程部署。
“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資料圖)
同時,英國皇家空軍還表示,其重點就是部署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展示英國武裝力量的實力。“高桅桿行動”體現了英國國防軍致力于擁抱創新和先進技術,同時強調了多國合作的重要性。這是一個訓練和發展系統作戰能力的獨特機會,也是盟軍整合其資源以推進全球安全的絕佳機會。此次部署以世界一流的艦艇和第五代戰機為特色,標志著“閃電”計劃的重大進展。英國皇家空軍將此次行動視為“閃電”計劃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彰顯了實現F-35B全面作戰能力的進展。
英國航母的動向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10月英國外交大臣訪華、2025年1月財政大臣訪華,再到此次軍方高層對話,工黨政府的“親華”姿態與軍事部署形成鮮明對比。這種“政冷經熱”的策略,既反映出英國在脫歐后尋求經濟合作的迫切性,也暴露出其在中美博弈中的投機心態。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所言:“英國試圖在貿易與安全之間走鋼絲。”英媒的“一艘勝兩艘”言論,源于對F-35B隱身戰機的技術自信。
英國航母戰斗群(資料圖)
事實上,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的海試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此前就有專家推測,依據當前的進展速度,福建艦距正式入列已不遠。也就是說,英國海軍不遠萬里而來,很可能剛好趕上福建艦正式服役,雙方的實力差距顯而易見,英方的“震懾效果”將大大減弱。此外,由于英國艦隊遠離本土補給線,盡管計劃與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進行聯合軍演,但這些盟友的實際支持可能較為有限,尤其是在面對與中國潛在對抗時,各國可能會根據自身利益考慮是否全力協助英國。
而這次英國航母的戰略完全可以說是有意而為之,太平洋4國已經紛紛選擇站隊,未來8個月亞太地區注定不會安寧。日韓新奧,這四個國家就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馬前卒”,而此次英國的加入正是要彌補美國的空缺。北約秘書長呂特更是對這次行動評價頗高,這證明北約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而此次在太平洋區域進行演習就是要同亞太4國進行軍事交流。
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成了北約在亞太的“四大打手”。日本最積極:不僅給英國航母提供戰時保護,還聯合研發第六代戰斗機,甚至密謀修改憲法突破“專守防衛”。韓國則趁機向北約賣軍火,光是2024年就出口了價值30億美元的自行火炮到波蘭。澳大利亞更是豁出去了。 作為“五眼聯盟”成員,它主動邀請北約軍艦停靠達爾文港,還計劃與美英共建“第二島鏈”軍事基地。新西蘭看似低調,卻悄悄向北約開放南太平洋情報站,監視中國艦船動向。
英國航母(資料圖)
其實對于北約的步步緊逼,中國正在積極應對,在南海、臺海、東海方向增加軍事演習頻率,4月2日,在臺海舉行“海峽雷霆-2025A”演練,即將與俄羅斯海軍在日本海開展聯合實彈演練,通過航母戰斗群常態化巡航形成戰略威懾。而在地緣政治上,通過“上合組織”防務合作,加強成員國之間的防務協同,利用《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使區域內國家達成共識,反對域外勢力介入,這些措施將對區域安全與穩定起到良好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