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被“揍”服了?特朗普放話認慫!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持續揮舞關稅大棒,讓美國面臨艱難、棘手的局面,如今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壓力。
自特朗普第二次上任以來,關稅問題一直是他經濟政策的核心。他延續了第一任期所謂的貿易保護主義思路,對進口商品加征高額關稅,試圖以此推動美國制造業回流,減少貿易逆差。但事與愿違,這些政策不僅引發了世界各國的不滿和反擊,也給美國國內經濟帶來了諸多負面效應。
4月15日,據臺灣“中時新聞網” 報道稱,就在14日,特朗普表示,正考慮對25%的進口汽車及零件關稅進行部分豁免,理由是讓車廠有更多時間調整供應鏈,以便在美國建立生產設施。這一表態,無疑是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一次重大轉向。此前,美國對汽車整車加征了 25% 關稅,針對零部件的關稅原本最遲于5月3日生效。
據有關消息顯示,自特朗普宣布豁免政策后,美股汽車股直線拉升。福特汽車、通用汽車盤中一度漲近 5%,Stellantis一度漲近7%。從市場的反應來看,特朗普的這一決策顯然是順應了市場的期待。
但問題來了,一向強硬的特朗普,為何突然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關稅松口了呢?這背后,恐怕是美國國內汽車產業的強烈訴求。美國汽車制造商們早就對高額關稅怨聲載道,因為這不僅增加了他們的生產成本,還可能導致供應鏈斷裂。畢竟,現代汽車產業是一個全球化的產業,美國汽車廠商在全球范圍內采購零部件。高額關稅使得從國外進口零部件變得異常昂貴,這無疑削弱了美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不僅是汽車產業,在其他領域,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遭遇了挑戰。
近日,美國媒體報道,制定 “對等關稅” 稅率公式的白宮貿易政策顧問彼得?納瓦羅正在被邊緣化。納瓦羅一直是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堅定推動者,但如今,他的影響力似乎在逐漸減弱。與此同時,領導與他國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的財政部長貝森特如今受到支持。這一變化,或許暗示著特朗普政府內部對關稅政策的態度正在發生轉變。
還記得不久前,特朗普政府對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關稅豁免 “橄欖枝” 嗎?4月11日晚,美國政府相關網絡平臺發布信息,對部分電子產品豁免所謂 “對等關稅”。但特朗普4月13日卻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美政府并未宣布任何關稅 “豁免”,相關產品只是被轉移到另一個關稅類別。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表示,對部分電子產品的關稅豁免只是“暫時性的”,不是永久性的。
這一番操作,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關稅政策上的搖擺不定。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曾在一篇文章中明確指出,特朗普政府顯然被嚇壞了。這一說法并非毫無根據。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雖然初衷是保護美國產業,但實際上卻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一方面,美國消費者不得不為高價的進口商品買單,這無疑加重了民眾的生活負擔。另一方面,美國企業也因為供應鏈受阻、成本上升等問題,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這些負面效應,最終可能會影響到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率。
正因如此,特朗普才考慮有關產業的豁免政策,實則是一種妥協,面對多個國家的有力反擊認慫。
其實,背后還有更大的局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對全球化進程的一次挑戰。在過去幾十年里,全球化讓世界各國的經濟緊密相連,而特朗普試圖通過關稅手段來打破這種格局,重建美國經濟的 “獨立性”,這顯然是逆潮流而動。世界各國也不會坐視不理,紛紛采取反制措施,這使得全球貿易摩擦不斷升級。
如今,特朗普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關稅的部分豁免,只是一個被動的開始,并不代表特朗普就此收手,未來,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多類似的政策調整,但美國并不會停止揮舞關稅大棒。
而且,只要美國還堅持那一套所謂的貿易保護主義那一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依然是個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