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北伐軍攻打濟南,日本趁機出兵山東,制造了震驚的“五三”慘案。當時蔣介石命令部隊不許還擊,并避開濟南繞道北上,只留下一個團阻擊日軍。
這一個團英勇無比,團長下了死命令,退一步就槍斃。最后這個團和日軍僵持三晝夜,傷亡極其慘重,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勢。
這個團長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黃埔軍校一期學生,也是當年著名的第六兵團司令長官的李延年。
但遺憾的是,就是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戰將,最后的結局卻顯得凄慘,蔣介石兵敗后,李延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遭到蔣介石的軍事審判,判處十年有期徒刑,出獄后,他由于生活結局,幾乎淪為乞丐,整日靠饅頭充饑。
有人說李延年貪污,也有人說他迂腐愚忠,但在國民黨內,像李延年這樣的將領不在少數,一生戰功赫赫,最后落得個悲慘局面,也是時運者也。
1904年,李延年出生在山東。古老的華夏大地,在列強的侵略與腐朽統治下,千瘡百孔。山東的鄉村里,貧窮與落后如陰霾籠罩,年幼的李延年在這片土地上成長。
1923年底,冬日的寒風凜冽,曾在閻錫山軍中當過兵的堂兄李玉堂回到家中。他帶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南方的革命政府正在籌辦軍餉,培養革命軍官。
賦閑在家的李延年,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兩兄弟一番商量后,毅然決定南下投考。為了能順利考上,李玉堂與李延年秘密加入了國民黨。途中,他們遇到了同樣懷揣著投考黃埔軍校夢想的李仙洲、王叔銘。幾人結伴同行,向著未知的命運前行。
后來,李玉堂、李延年跟李仙洲三人,都成為國民黨的高級將領,被同學們稱為“山東三李”。
1926年,北伐的戰鼓擂響,李延年跟隨蔣介石一路打到南昌。戰場上,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憑借著出色的表現,年僅22歲的他就已經升為了團長。而比他年長許多的李玉堂跟李仙洲都還是營長。那時的李延年,意氣風發,在北伐的征程中嶄露頭角。
1928年初,北伐軍受阻于臨淮關,隨后在濟南阻擊日軍的戰斗爆發。戰場上硝煙彌漫,槍炮聲震耳欲聾。李延年率領部隊堅守城池,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他穿梭在槍林彈雨中,指揮若定,一次次擊退日軍的進攻。
守城有功的他,被蔣介石晉升為第九師二十六旅旅長。之后,在與馮玉祥部的戰斗中,他再次立下戰功,讓蔣介石認定他確實是一個將才,戰后,李延年被提升為第八十八師副師長,駐軍杭州。
蔣介石的重用,讓李延年年少得志,也讓他更加忠心于賞識自己的校長,卻也讓他在后來徹底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比如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李延年部占據龍巖,在周邊地區四處清剿掃蕩。所到之處,房屋化為斷垣殘壁,百姓哭聲遍野,哀鴻滿地。某一次,李部在曠野中殘忍地槍殺被俘紅軍500多人。蔣介石聽說后,竟然哈哈大笑說:“殺得痛快!”
事實上,李延年部及其他蔣軍在蘇區所犯下的罪行,遠不止如此。他們的暴行,給蘇區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1937年后,抗戰初期,山河破碎,國家危亡。李延年作為第二軍軍長,先后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然而,在這些戰斗中,李延年所部基本上沒有取得什么勝績。不過,在臺兒莊戰役中,情況發生了改變。
李延年所部負責截擊由海州、魯南調來參戰的兩支日本援軍。戰斗打響,李延年身先士卒,率部奮勇沖殺。戰士們在他的帶領下,如猛虎般沖向敵人,喊殺聲震天。最終,他們成功將日本援軍擊退,為臺兒莊大捷做出了貢獻。李延年也因此升任第十一軍團長。
從1941年8月起,李延年被調到了胡宗南麾下,擔任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陜東河防總指揮。1943年,他已經升任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這一年,共產國際解散,蔣介石喜出望外,密令胡宗南秘密閃擊延安。
在全國一致抗日的重要時刻,蔣介石最渴望的,依然是對付共產黨。胡宗南接到密電后,執行起來不遺余力。由于倉促用兵,有些部隊調撥不及。以革命軍人自居的胡宗南,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置東面步步緊逼的日寇于不顧,從堅守河防的第三十四集團軍中,抽調全部三個軍中的兩個軍兵力。李延年自然也是堅決執行。這種不顧民族大義,將槍口對準自己同胞的行為,實在令人不齒。
早在日本投降前,李延年就被蔣介石任命為山東挺進軍總司令。然而,即便到了1945年,國民黨的部隊聽說要深入敵后,竟然都作鳥獸散。
李延年甚至連一個司令部的幕僚團隊都湊不齊,他想延攬一些舊部,無人搭理;他乞求胡宗南提供一些幫助,可是胡宗南連一個排都不給。
后來還是找黃埔一期同學、時任寶雞警備司令劉進幫忙,才拼成了一個特務營作為警衛部隊。作為在國民黨中帶兵那么多年的高級將領,居然凄慘到如此地步,實在令人唏噓。
1945年,在蔣介石的催促下,李延年于9月下旬,部署所屬分兩路向濟南挺進。9月28日,李延年從重慶親率一個別動大隊飛抵徐州,隨即會合先期到達的總部人員,一同登上專車直駛濟南。
在這期間,蔣記任官狀令滿天飛,有的是由南京專機投送的,如任命吳化文、郝鵬舉等為司令、指揮官;有的是李延年預先讓專人送去南京的軍長、師長之類的委令。每次專車停站,總有士紳之流登車謁見,李延年也從中委派了不少縣長等官職。整個場面烏煙瘴氣,一塌糊涂。
李延年在濟南受降時不收繳日軍武器,到青島則是另一番景象。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六師師長謝勃耳率所部突然在青島登陸,公然宣布他代表蔣介石主持青島受降,命令日軍青島駐軍司令官長野榮二向其投降,而山東全省受降長官李延年只能派代表參加儀式。這無疑是對中國主權的公然踐踏,也顯示出國民黨內部的混亂與軟弱。
內戰爆發后,李延年任湯恩伯第1兵團副司令官,率部進攻山東解放區。戰場上,人民解放軍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奮戰。
李延年指揮的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被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全殲。1947年初,李延年改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成為“豬司令”劉峙的副手。
三年后,在戰場上,黃維兵團被圍,黃維在包圍圈中望眼欲穿,盼著援軍。然而,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基本上是逡巡不前。
等到黃維兵團被全殲后,蔣介石預感到解放軍會迅速南下圍殲李延年兵團和劉汝明兵團,干脆下達了撤退命令。
李延年可能是嘗到了保存實力的甜頭,立馬丟下部隊潛逃臺灣。
正當李延年暗自慶幸時,惱羞成怒的蔣介石以“擅自撤退,有虧職守”的罪名將其扣押起來,直接送上了軍事法庭。在軍法審判中,陳誠力主處以死刑,蔣介石又假惺惺站出來,念其多年來作戰有功,只判其10年徒刑。
服刑1年后,李延年被同僚保釋,幽居臺北郊區。
曾經在戰場上叱咤風云的將領,如今卻陷入了無盡的憂郁之中。
他在窮困潦倒中,回憶著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或許也在反思自己所走過的路。1974年11月,李延年在窮困中長逝。從年少時投身軍旅的壯志豪情,到在戰場上的起起落落,再到最終的悲慘結局,李延年的一生,是那個動蕩時代的一個縮影。
他曾有過輝煌的戰績,卻也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他曾得到蔣介石的重用,卻也最終被蔣介石拋棄。
從李延年的結局中,足以說明,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個人的命運往往被政治的漩渦所裹挾,難以自主,再是,違背人民意愿、背離民族大義的人,終究會被歷史所唾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