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與歐洲曾在工業、科技等許多重要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取得了雙贏結果。近年來,在美國的“脫鉤斷鏈”威脅下,多數歐盟國家放慢了同中國的合作步伐。但匈牙利作為歐盟國家,依舊堅持中立的對外經濟政策,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發展互利合作。此舉不僅為匈牙利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利益,還樹立了其作為歐盟內部對華合作典范的地位。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佐爾坦·基澤利
(Zoltan Kiszelly)
匈牙利Szazadveg經濟研究所政治分析中心主任
曾幾何時,歐洲和中國的大型跨國企業在制造業和電信業的關鍵領域開展過廣泛的合作,這種過去在整個歐洲普遍存在的情況,現在幾乎只在匈牙利還能看到。曾經的雙贏合作現在演變成了一場“零和”游戲,歐洲不得不為自己的過錯買單,而美國則成為大贏家。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未來還有什么機遇?匈牙利是將繼續當一個“歐洲另類”,還是會成為其他歐洲國家對華合作的榜樣?
起初,一切都很順利。中國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速了冷戰結束后開始的全球化進程。彼時的全球化是由各國的比較優勢驅動的,是自發進行的,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從中受益,可以被看作是世界經濟的“自然狀態”。生產過程發生在生產成本最低的地方,國際分工使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進入世界經濟的主流,因而促進了全球繁榮,使過去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蓬勃發展。
然而,在這種全球化模式下,各國、各地區在世界經濟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西方“分配”好的,其中東亞地區被“分配”的角色——按照德國人的話講——叫“擴展工作臺”。然而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極,東亞并不滿足于這個角色,于是開始有意識地奮起直追。戰后的日本,以及80年代后的韓國和“亞洲四小虎”(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在幾個關鍵領域逐漸趕上,甚至超越了過去在市場上占據領先地位的西方企業。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的市場經濟既借鑒了東亞模式,又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發展,為中國的現代化提供了可持續的經濟基礎。很明顯,中國同時吸取了中東歐國家轉型失敗的教訓和東亞經濟成功趕超西方的經驗,40多年來通過精準施策,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在這里,有必要強調一下這種有意識的趕超發展的重要性。中國的經濟政策不同于西方,它不是純粹以利潤為導向,而是更加務實,強調全社會參與。在過去20年里,西方經濟政策越來越服從于意識形態目標。面對中國的發展,西方不是培育互利互惠的貿易關系,也不是維護基于相互尊重的國際關系,而是限制和遏制自發的全球化進程。
這一進程在奧巴馬執政期間就已經開始,當時他就有意在一些自貿協議中加入將中國排除在外的條款。到了特朗普第一任期,自發的全球化進程更是受到嚴重干擾,當時他單方面決定將中國數字企業擋在美國市場之外。歐盟也差點采取了類似措施。不過好在,這種極端情況最終沒有發生,但中美的雙贏合作已被“脫鉤”政策所取代,后者旨在將中國的數字技術、電動汽車和電商服務擠出美國市場。一開始,美國總是拿“人權”問題當作制裁中國的借口,但又實在找不到證據支撐,于是到了拜登政府時期改打“國家安全牌”,限制中國高科技產品進口。
圖片來源:新華社
歐盟國家,尤其是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雖然依賴美國安全保障,也易受美國資本市場影響,但幾十年來一直受益于同中國的經濟關系,因此它們沒有立即照搬美國“脫鉤”政策。歐盟是自發全球化的贏家,歐洲企業將能源和勞動密集型生產外包出去,利用較低的生產成本以及新生產基地靠近新興市場的優勢,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在歐美國家,許多過去只有富裕階層才能用上的個人通信設備、家用電器和日用消費品等,現在已經變成了物美價廉的大眾產品,讓中等收入群體也能消費得起。
特別是對華貿易額較多的德國,長期以來對于限制中國產品的措施抱有一定的抵觸情緒,最好的例子就是5G技術。德國電信企業自發選擇了中國的數字技術,只是在美國的壓力下,德國聯邦政府規定了一個5年的淘汰期,直到2029年。
事實上,歐盟的“去風險”政策,實質上是效仿美國的“脫鉤”政策,旨在降低重構供應鏈成本,防止中國在歐洲收購戰略性重要企業,盡量以歐元結算雙邊貿易(在特朗普時期,美元結算比重上升)。
圖片來源:新華社
作為歐盟成員國,匈牙利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脫鉤”和“去風險”政策的影響,但匈牙利政府已經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提前做好政策布局,以維護自發全球化時期的合作模式,并為有合作意愿的中歐雙方企業預留了機會。
中國車企比亞迪已經在匈牙利建立了生產工廠;寧德時代電池在這里被安裝到德國寶馬汽車上;匈牙利電信公司4iG于2023年10月在北京與中國華為簽署了合作協議,這意味著匈牙利將繼續依賴華為的高科技產品和服務。
美國和歐盟限制對華在線貿易,反讓匈牙利成為了中東歐在線訂單的履行中心。匈牙利政府奉行中立的經濟政策,仍然致力于保持與中國的互利貿易,因此近年來中國對匈牙利的直接投資超過了對“去風險”的德法兩國總和。
匈牙利于2015年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作為第一個加入該倡議的歐盟國家,匈牙利從不追隨西方意識形態驅動的政策,因此從那時起,許多西方企業,主要是德國企業,選擇在匈牙利同中國企業開展合作。習近平主席2024年5月訪問匈牙利時,兩國正式確立了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為未來指明了道路,體現了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感。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高端智慧傳播與交流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Looking to the future"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高進安
編輯:張釗
實習生陸添玥亦有貢獻
中國觀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國日報旗下的傳播型智庫,匯聚全球中國問題研究的意見領袖、政商精英和學界翹楚,建設全球中國議題“朋友圈”;集納海內外“最強大腦”的權威觀點,建成內容具有聚合性、權威性和工具性,傳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臺和中國議題最權威的風向標。
我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經濟、科技、人口、氣候環境、衛生健康、糧農土地等。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機構同我們聯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關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電話:+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5號
www.chinawatch.cn
好看,請點 [分享] [點贊] [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