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民政部舉行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第一季度以來民政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安排。會上,解讀了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民政部、國家郵政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地郵協作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其中,部分內容與殘疾人密切相關。
第一季度民政重點業務工作進展情況
社會事務管理方面
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截至2月底已惠及1188.9萬困難殘疾人和1635.1萬重度殘疾人,累計受理“跨省通辦”申請3138人,“全程網辦”申請109795人。
印發《精神衛生福利機構管理辦法》和《精神衛生福利機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
持續開展“精康融合行動”,指導試點地區全面啟動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項目。
召開第八次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部際聯席會議,推動康復輔助器具消費納入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政策范圍。
兒童福利保障方面
落實相關工作方案要求,加強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等困境兒童關愛服務。
切實做好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截至目前,全國集中養育孤兒平均保障標準達每人每月1987.1元,社會散居孤兒平均保障標準達每人每月1527.1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平均保障標準達每人每月1515.9元。
健全孤兒保障制度體系,印發《“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項目實施辦法》,加大精準資助力度,讓廣大孤兒安心讀書、專心學習,進而成長成才、報效國家。
加強農村留守婦女困難群體關愛幫扶,會同10部門印發《農村留守婦女困難群體精準關愛幫扶行動方案》。
《關于加強新時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相關內容
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這是兩部門首次聯合出臺的民政領域高技能人才文件。
據介紹,養老護理員、孤殘兒童護理員、殯儀服務員、遺體火化師、公墓管理員、矯形器裝配工、假肢裝配工等民政傳統特色職業從業人員,廣泛活躍在民政生產服務和技術創新的第一線,是民政技能人才主力軍。
《意見》共六部分15條內容,明確了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人才使用制度、暢通人才評價通道、健全人才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具體措施。
在人才培養方面,《意見》明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強化緊缺人才培訓。《意見》指出,要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殘疾人康復、婚姻服務、殯葬服務、兒童福利、公益慈善、社會組織管理等民政特色專業。
下一步與殘疾人相關的工作安排
持續強化低收入人口認定、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工作,指導各地深入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探索構建“動態監測、需求評估、資源匹配、精準服務、監管有力”的運行機制。
出臺加強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的政策措施,做好“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開展“6·19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做好《婚姻登記條例》宣傳貫徹和政策解讀,制發《婚姻登記工作規范》。組織推薦遴選第三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深入實施“精康融合行動”,發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
實施新時代“銀齡行動”,組織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活動評選,表彰全國“敬老文明號”和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深入推進老年閱讀工作。啟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指導各地開展創建工作。
加強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管理。研究制定加強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布局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政策措施,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做好相關工作。研究制定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開展2025年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
持續深入開展首批全國兒童福利機構高質量發展改革試點工作,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工作。持續強化兒童福利服務機構安全管理,保障機構養育兒童生命健康安全。持續開展“潤心伴成長,同心護未來”關愛工程,推進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工作。
加快推動健全慈善組織信息公開、慈善信托、公開募捐服務平臺管理等慈善領域法規制度。持續開展“中華慈善獎”評選工作。
來源:民政部網站、新華社、中國殘疾人雜志社、四川殘聯
編輯:龍泉驛殘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