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說,宇宙萬物,不論是有情還是無情,皆是從四大假合,因緣假合而有,既然是假合緣起,則實際上萬法皆無實體,唯有妄相,妄相性空,又哪里有實法可得?四大五陰之法,皆是因為迷真心而幻起,唯識所現,非實有四大五陰之法可得,也就是四大本空的道理。
佛教所說的“四大”即指地、水、火、風,各有其性,比如,地以堅為性,水以潤濕為性,火以暖為性,風以動為性,因為此四法能周遍一切色法,故稱為大,亦名四大種,為諸色法所依,及能生一切色法,所有色法不出四大。
四大,又有內外的不同。外之山谷大地、江湖溪川、焚燒之火、吹動之風等,屬于外四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依報。父母所生之正報色身,也是攬取四大而成,也就是內四大,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為地大所攝,涕唾濃血、大小便利為水大所攝,身之暖氣往來是火大,身之動轉、去來進止是風大。
總的來說,依正二報,皆不離四大。正報之身有生老病死,依報世界有成住壞空,緣生緣滅,虛妄之法,究竟了無實體,所以佛陀才為我們說四大皆空的道理。
四大不僅本空,而又常常為苦,就拿我們的正報之身來說,正是眾苦之本,經中說四大如四毒蛇,置于一篋,若一大不調,則百一病生,若四大不調,則有四百四病,故知身為苦聚。
眾苦雖多,不外乎六根于六塵境,三受之上,起三種苦,于順情境上生壞苦,違情境上生苦苦,不順不違境上生行苦。六根對六塵,所受一根有三苦,六根即有十八苦,如是乃至一百八苦、八萬四千無量諸苦,眾生沒在其中,謂之苦海。
《金光明最勝王經》中所說,“此身無知無作者,體不堅固托緣成;皆從虛妄分別生,譬如機關由業轉。地水火風共成身,隨彼因緣招異果;同在一處相違害,如四毒蛇居一篋。”
但是,眾生因為癡迷失智,不能了達唯心的妙義,也不知緣起無我的真理,于是就在這四大本空的妄法之中,生起種種的執著,認為實有我之身心,即妄認四大假合為自身像,分別六塵緣影為自心相,非我計我,再計我所,起惑造業,為業所系,苦海沉浮,不得解脫自在。
佛教說“苦”“空”的道理,即是希望世人能夠明白有漏皆苦、萬法皆空的道理,明白了空,則能漸漸斷除對于一切事物的執著,不被萬事所迷,而能放下得到自在,明白了苦,則能知道唯有佛法能夠指引我們走上離一切苦,得究竟樂的道路。
▍版權聲明:
○ 本文為網絡采集文章,由玉泉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圖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