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的GDP已經出爐了:同比增長5.4%。
開局十分良好,畢竟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2025年的經濟增長僅為3.2%,中國一季度能有 5.4%的增速,妥妥領跑全村了。
另一方面,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和自己的體感不一致,普通人對數字大多都不敏感,但是經濟環境的體感如何,相信大家還是能感受得出來的。
組成gdp數字背后的一個個模塊,其實就是整個經濟面,包括出口、投資、消費。
一季度社零同比增長 4.6%, 低于GDP5.4%的增速,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24671 億元,社零其實完全就是靠“國補”刺激后強起來的。
一季度,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也就是國補的一些電子家電家具之類的商品增長比較快, 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個百分點。
但是對比去年同期來看,餐飲收入明顯下降的,只能說大家的收入還沒有得到修復的前提下,依舊不舍得外出就餐。
投資近年一直都沒有太大起色,2025 年 1 — 3 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4.2%, 也是比gdp增長低。
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 16.0%,去年開始國家不斷宣傳振興鄉村經濟,從第一產業投資增速可以看得出來,的確有一波資金往這個方向走。
另外增速較快的還有第二產業投資,也就是工業投資, 同比增長 12.0%,從下圖可以看到,有關工業制造的相關行業增速都是比較快的。
如果你是身處上圖中增長加快的行業,應該就能感受到經濟的快速發展。
像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0.6%、16.7%、9.2%。
不過工業制造畢竟惠及的人口比例偏小,這幫人的聲音基本上也被主流聲音掩蓋了。
基建投資的增速是相對放緩了,僅為 5.8%,像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 0.5%, 換句話說,單純靠基建投資拉動經濟的邊際效應逐漸降低。
房地產就更不用多說了,一季度 地產開發投資 19904 億元,同比下降 9.9%,基本上就是拖后腿的一個存在。
最后看出口,出口在特朗普加關稅之前,一直都是我們亮點以及支撐主力。
一季度我國進口出額10.3萬億元,增長1.3%,其中,出口6.13萬億元,增長6.9%。
可以說一季度的gdp就靠出口撐起來。
但這種好日子估計二季度開始就沒了,雖然我們最近反擊的很有力,但也要承認老美畢竟是最大的客戶。
這半個月來,國內有很多訂單都被取消了,甚至在生產線上的訂單都臨時喊停,就連正運往港口的貨無情被叫回來了。
東莞一些大型電子工廠只能無奈發出了停工放假的通知。
去年中國美出口額為5246.56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約是3.85萬億人民幣,相當于中國GDP總量的2.9%。
也就是說,要是后續真的沒法和老美合作的話,GDP增速將直接損失1.3%-1.7%。
所以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尋找可以替代這一部分的缺口。
投資是一部分,據外媒的消息,據說接下來財政部就要公布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有關安排了。
不過我們畢竟已經不是過去那個靠投資就能拉動告訴增長的年代了,未來的gdp增長還得看消費。
出口到老美的3.85萬億人民幣,相當于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
分到14億人頭上就是每個人每年消費2750元,一個家庭大約就是增加一年一萬元出頭的消費支出。
這一筆消費對于一二線中產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是對一些農村家庭,有房貸車貸要養娃的家庭來說,可能真的沒辦法輕易在已有消費的基礎上再掏出來。
想要提振消費,接下來我們肯定還是要加大力度去增加居民的收入,社會保障也要加強,讓大家放心大膽去消費,而不是選擇把錢存到銀行。
只是我們是一個以生產為主的大國,不可能做到像美國一樣發錢,只能從別的渠道去提高收入。
之前有經濟學家李稻葵等人透露,最快在本周,最慢在五一前就能出臺系列新的消費促進政策,以對沖美國關稅戰的影響。
我感覺這事大概率是真的,畢竟早在3月份中辦和國辦就聯合發布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叫行動方案的文件一般都會落地一批具體政策的。
除了國補這些鼓勵大家物質消費之外,今天商務部還發文要求擴大服務供給,釋放服務消費的發展潛力。
很多人以為消費就是買各種東西,但實際上服務消費也非常重要。
都知道美國的經濟7成是靠消費拉動的,其中其中服務消費占GDP的48%,商品消費占22%。
而去年我們居民消費占GDP約39.13%,其中物質產品的消費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31%了,這個比重甚至比美國還高。
人均GDP水平高了以后,對必需品的需求其實是總是有一個限的,像以舊換新等電子產品的國補活動,需求滿足以后就會逐漸下降,冰箱家電不可能天天換。
我們真正需要提高的是服務型消費,算下來僅占8.13%,所以后續發展服務消費越來越變得重要。
那什么是需求服務呢?家政行業、 信息通信、文化旅游、住宿餐飲、養老托育、醫療健康等諸多領域。
也就是說下半年,國家不僅鼓勵大家購買產品,還會出臺更多政策,鼓勵有條件的群體多點去旅游,去線下按摩捶背,去看演唱會,去養老機構,甚至請阿姨搞衛生等等。
提振服務型消費才是未來的重點,而相比制造業,服務型消費帶來的就業更加龐大,門檻相對低,惠及更多的普通人。
也是目前看來,對抗美國加關稅最有效的砝碼之一。
今天美國投行摩根斯丹利也發了一份預測《中國如何對沖關稅沖擊》,里面提到一個關鍵的動作,就是對于增量刺激,規模大約 或在 1-1.5 萬億人民幣,這將提振經濟增速 0.5-0.8 個百分點。
舉措包括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規模,對服務消費提供定向支持,以及加大基建和科創投資。
如果接下來的出口迅速回落,增量刺激落地會提前。
關于關稅的情況,目前算是處于短暫的安靜期,大家都在看特朗普接下來會如何應對。
但現在很明顯不僅美國普通人,就連華爾街都后悔當初選擇特朗普上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