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山西是個遍地國寶的地方一點不夸張,單說位于臨汾市洪洞縣的廣勝寺中就有“三絕”——飛虹琉璃寶塔、水神廟元代壁畫和《趙城金藏》,這三樣隨便哪個拿出來都是價值連城、無與倫比的國之瑰寶。
廣勝寺名字的得來緣起元代當地頻繁發生的地震。原本這里有一座建于東漢的古寺,名俱盧舍寺,后因元大德七年此地發生的特大地震和之后數年仍“地震不止”,人們懷著禳災驅難的愿望,希望“廣大于天,名勝于世”,遂將寺廟改名為廣勝寺。
廣勝寺現存建筑為元代重建后遺存,分為上寺、下寺兩個獨立的建筑群落,皆沿山而建,上寺位于山頂,下寺位于山腰,它的建筑曾讓梁思成感慨:“古人只知廣勝寺藏經之可貴,不知廣勝寺建筑之奇特?!?/p>
飛虹塔位于上寺,是國內琉璃建筑中的極品。從山腳就能看到這座高聳華麗的琉璃塔,看見的第一眼就已驚艷。
飛虹塔高47.31米,共13層,塔身由下至上逐漸收縮呈八角錐體。整座塔由青磚砌造,塔內中空,第一層供奉著佛像,還有關于我國歷代名塔的相關介紹。
最值得濃墨重彩書寫的是飛虹塔的外觀,這座塔為明代重建,重建時加裝了色彩斑斕的琉璃,從一座古樸素雅的磚塔搖身變成華麗奪目的琉璃塔。
從塔底到塔頂,每一層、每一處細節都裝飾著神形各異,精致生動的人物、吉獸、神佛等造像,在陽光的照耀下流金溢彩,艷麗逼人。
如此華麗的寶塔曾在許多影視劇中出現,一代經典《西游記》中,這座寶塔是祭賽國的國寶,畫面中祥云籠罩的飛虹塔帶給人超凡絕塵的神圣氣息。
廣勝寺的大雄寶殿中高懸著一塊牌匾,四周飾以金龍,“光輝萬古”四字是清雍正帝親題。和喜歡到處寫詩、題字、蓋章的乾隆不同,雍正所留墨寶很少,這幅匾額也因此更顯珍稀。
大雄寶殿前的兩棵唐柏蒼勁繁茂,為寶殿增加了許多古意。這兩棵樹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左側柏樹向左扭,右側柏樹向右扭,左右對稱,被稱為“廣勝寺一奇”。
陽光從門外照進大殿,殿內磚石的凹凸不平清晰可見,每一處溝壑都顯出滄桑痕跡。
殿內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像,東為文殊菩薩,西為普賢菩薩,都是明代木雕貼金造像。
大殿兩側和佛像背后還有鑄鐵十八羅漢像、泥塑觀音菩薩像。不同年代 ,不同材質,表達著人們相同的信仰和面對災難時的堅強樂觀。
廣勝寺位于山西洪洞縣城東北部,距人們熟知的大槐樹不到20公里,人氣卻比大槐樹低了很多。對于藏著如此多珍貴國寶的一座古寺來說,其知名度和歷史、考古價值著實不匹配,是個被大大低估了的旅游打卡地。下次來山西,這座低調的寺廟不要錯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