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大財可富司機
太魔幻了!電影都不敢這么演!
銀行發給用戶的防詐騙提醒里,竟然驚現聊天記錄!
4月15日,多位民生銀行的用戶表示,民生銀行官方發送的防詐騙提醒里,赫然夾雜著聊天記錄。
"小寶,上次私銀盡調無法處理,后來是如何解決的?“上次聯系了科技部、廣州個金部、廣州運管部、佛山運管部都沒能找到相關的人能解決,后來是平敏老師不知道聯系了誰搞定了""美姐,外匯數據請復核"……
這些本該出現在企業微信群的碎片對話,竟隨著"謹慎核對付款方與付款方是否一致,切勿隨意收取不明來源渠道的貨款,以免造成賬戶涉案及經濟損失"的警示語群發給客戶。
當短信末尾的"拒收請回復R"與聊天記錄里的"[流汗]"表情包同框時,荒誕感瞬間拉滿:這究竟是銀行風控提醒,還是實習生手滑上傳的吐槽實錄?
眾所周知,在金融業,短信通知向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威領域。每一句話都要經過法務、合規、業務部門三道安檢,每個標點都承載著監管紅線的重量。但民生銀行這條短信卻像被撕開的檔案袋,將內部溝通的草稿紙直接塞進了對外公告。
從對話碎片中甚至可以拼湊出多個部門推諉扯皮的畫面:科技部、個金部、運管部像踢皮球般將問題拋來拋去,最終要靠某位老師的“神秘人脈”才能解決;外匯數據復核要提醒"美姐"。當這些本應鎖在辦公電腦里的日常窘迫,突然被群發給千萬客戶,暴露的不僅是某個實習生的操作失誤,更是一整套風險管控體系的形同虛設。
網友看完這場魔幻現實大片后,驚呼“我的天”!表示,吃瓜吃到熟人身上。還有網友表示:“甚至以為是為了讓你讀下去這份短信,故意設置的開頭這種形式,是一種新穎的宣傳反詐的手段!”
民生銀行成立于1996年,曾頭頂"中國金融改革試驗田"的光環,總資產超7萬億,此刻卻被一條短信扯下了遮羞布。
2024年,民生銀行實現營收1362.9億,同比下滑3.21%,連續四年下滑,從2020年峰值的1850億元下滑到現在1363億元;歸母凈利潤323億元,同比下滑9.85%。
從資產質量來看,不良貸款率1.47%,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但與已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的23家上市銀行相比,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仍處高位。
2024年民生銀行行長王曉永在年報的行長致辭中曾表示:“過去一年,民生銀行著力強化風險防控,強化智能風控體系建設”。然而,本次短信烏龍事件,卻顯現出技術投入不足與流程管控缺失的雙重惡果——既缺乏智能審核系統攔截異常內容,又缺失人工復核的兜底機制。
這無疑讓印在年報里的"數字化轉型""精細化管理"頓時成了黑色幽默。畢竟,連最基本的短信審核都能讓私人聊天記錄闖關成功,誰還敢相信其宣傳的智能風控系統?
更耐人尋味的是短信中暗藏的權力密碼。"平敏老師不知道聯系了誰搞定了"這句話,赤裸裸地揭示了銀行體系里隱秘的生存法則——比起標準化流程,員工更依賴私人關系;比起系統指令,領導批示才是通關密鑰。
這種江湖氣十足的操作模式,與民生銀行近年頻發的內控漏洞形成互文:從支行長偽造理財協議到客戶經理私售飛單,從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市到員工參與非法集資。每次暴雷背后都能看到"人治"壓倒"機制"的影子。當防詐騙短信本身成了職場現形記,銀行苦心經營的專業形象瞬間碎成一地表情包。
有網友調侃:“這還好吧,聊天而已,要是什么客戶隱私、流水之類漏出來了,那就致命了。”
當金融機構的對外溝通渠道可以隨意夾帶私貨,客戶隱私數據是否也像聊天記錄般在系統中裸奔?那些本應隔離的敏感信息,會不會在某個加班的深夜,被疲憊的實習生誤拖進群發列表?
這條穿越層層審核的"問題短信",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漣漪正在動搖公眾對金融安全的信任基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