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4月11日上午,廣西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順利召開《喀斯特地貌地區紅螯螯蝦工廠化育苗和生態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結題驗收會。該項目立足廣西喀斯特地貌的特殊生態環境,探索紅螯螯蝦的高效養殖模式,對推動地方特色水產養殖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現場。廣西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海洋與漁業學院供圖
驗收會專家組由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院、廣西自然資源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水產引育種中心、崇左市及扶綏縣水產畜牧技術服務中心的區內水產領域資深專家組成。學校副校長莫嘉凌、教學科研處負責人、項目組全體成員及獲得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金獎的紅螯螯蝦項目學生代表參加了會議。
項目負責人農新聞從研究背景、技術路線、實施過程、創新成果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匯報。本項目針對喀斯特地貌的水質特點,優化了紅螯螯蝦的工廠化育苗技術,并探索了生態養殖新模式,在提高養殖效率的同時兼顧了環境可持續性。
專家組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現場質詢等方式,對項目進行了全面評估,一致認為本項目在技術應用和模式創新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經過嚴謹的評審,專家組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驗收,并對后續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此次驗收會不僅是對項目成果的肯定,更是學校科研工作邁向更高水平的新起點。未來,學校將繼續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廣西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據悉,“喀斯特地貌地區紅螯螯蝦工廠化育苗和生態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為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下達的廣西農業科技自籌經費項目,廣西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第一承擔單位,項目主要研究利用地下水資源開展紅螯螯蝦人工繁育和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項目組堅持開展技術創新工作,按照“實驗-改進-創新”的方法,對紅螯螯蝦的繁育和養殖設施系統構成、生態養殖環境的模仿、養殖尾水處理、養殖方法等進行不斷的實驗、總結、創新,最終申報了6項專利,形成了5項技術(模式),發表了2篇論文。(韋小影 靳舒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