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為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困難群眾救助服務工作,碑林區以“融救聯助”模式為困難群眾提供個性化、多樣化、專業化的救助服務,讓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更有廣度、深度和溫度。
【“融救聯助”故事】專欄為您講述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生動實踐。
“千言萬語道不盡我的感激!若不是社區雪中送炭,姐姐的處境真讓我寢食難安。”4月15日早上9點,一通越洋電話讓文北一社區主任韓笑的辦公室盈滿暖意。電話那頭,姜女士遠在大洋彼岸的妹妹聲音微微發顫,字字句句飽含深情。這通越洋來電,為一段歷時半載的暖心守護畫上了溫情的句號。
故事要從半年前說起。患有精神障礙的姜女士獨自居住在老舊小區,唯一的至親妹妹因工作遠赴重洋。每當病情發作,遠隔萬里的距離和沉重的醫療負擔,讓妹妹在異國他鄉輾轉難眠。社區得知情況后,立即啟動“融救聯助”機制,在獲得妹妹的正式授權后,第一時間協調優質醫療資源,將病情惡化的姜女士妥善安置在專業醫療機構。同時,組織志愿者、社工事無巨細地協助辦理低保申請、醫療救助等事宜,為姜女士提供心理慰藉、心理疏導等服務,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撐起一片晴空。
在上周的定期回訪電話中,工作人員敏銳地察覺到姜女士情緒異常。翌日清晨,身著醒目紅馬甲的志愿者們便帶著新鮮水果和日用品出現在病房。他們輕手輕腳地整理著被褥,溫言細語地詢問近況,耐心細致地講解用藥須知。當聽到“我們會常來看您”的承諾時,姜女士眼中泛起淚光,臉上綻放出笑容,那一刻,溫暖的陽光透過窗欞,將病房映照得格外明亮。
韓笑表示:“社區就是要做居民最可靠的‘娘家人’,讓大家知道,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總有一雙手在身后默默扶持。”在碑林的大街小巷里,這樣的溫情故事仍在不斷續寫,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溫暖著每一個需要關愛的角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