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像我一樣,當初買房的時候滿懷期待,終于有自己的房子了,以后的生活終于穩定了。
可真的買房之后,發現還貸的生活真心累,完全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問題是房子交付以后,質量和配套和當初開發商承諾的完全不一樣。
而且隨著房價下跌,當初掏空錢包買的房子,還沒住就已經縮水幾十萬。
一、新房打折成常態,二手房徹底淪為"白菜價"
十年前售樓部搶房像搶白菜,如今二手房掛半年無人問津,誰也沒想到會轉變的這么快,這不是市場瘋了,而是供需天平徹底翻轉了。
2022年城鎮居民戶均已有1.03套房,相當于每個家庭都有房住。開發商還在拼命蓋樓,但買房的人卻少了,00后比90后少4700萬人,2022年人口首次負增長。
到了2025年,住建部發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企穩,政策上徹底放開,首套房首付比例降到1.5成,房貸利率低至3.1%。
現在已經是4月份,樓市小陽春平平淡淡,可開發商越來越焦慮了。所以接下來這種趨勢會更明顯:開發商為回籠資金,精裝房送車位、送物業費將成為常規操作。
而急著變現的二手房業主,可能得接受比市場價低20%才能成交。一線城市核心區或許還能穩住,但三四線城市的二手房,將徹底淪為"價格踩踏現場"。
二、房企集體改行,物業費比房價更值錢
當房子不再稀缺,賣房就像賣礦泉水,拼的不再是瓶子多華麗,而是水質好不好、配送快不快。
未來兩個月,會有更多房企宣布轉型,某頭部開發商可能推出終身保修服務,承諾水管漏了2小時上門。
某地方房企或轉型房屋管家,幫業主出租、維修、翻新舊房。這背后是殘酷的現實,2023年房企土地儲備同比減少37%,靠拿地建房賺錢的路子走不通了。
就像汽車4S店靠保養賺錢,未來房企40%利潤可能來自物業費、租賃托管等售后服務。你在小區交的每筆物業費,可能都在養活轉型中的開發商。
三、95后集體覺醒:租房結婚不丟人
丈母娘經濟正在失效,最新調查顯示,26%的95后接受租房結婚,這個比例兩年翻了3倍。不是年輕人不想買房,而是算清了這筆賬:在北京租套兩居室的錢,只夠還房貸利息;在杭州租十年房的成本,比買房少花200萬。
更深層的是心態轉變,00后看著父輩買房暴富的神話破滅,2017年買的燕郊房子,現在虧掉首付。
2021年搶的恒大期房,至今沒拿到鑰匙。他們開始相信,房子是水泥盒子,生活才是真金白銀。
兩個月后,這種覺醒會具象化,一線城市老破小成交量可能反超新房,年輕人開始比拼如何花10萬改造出租屋。
當潮水退去時,搶著撿貝殼的人會溺水,學會造船的人才能遠航。樓市這場百年變局,淘汰的不是房子,而是那些裝睡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