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尼龍,已經站在了應用爆發的轉折點上。
近日,鏈塑網等化工媒體發布了《2024年最依賴進口的10種聚合物》,其 中生物基聚酰胺(Bio-PA,也稱生物基尼龍)作為唯一的生物基材料入榜。
根據海關總署及行業研究數據,2024年年我國生物基聚酰胺進口量超過10萬噸,主要用在了汽車和電子等行業,其進口依存度高達65%。
2023年以來,《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加快非糧生物基材料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也將聚酰胺列入了重點發展方向。
早在2022年全球生物基尼龍的市場規模就超過25億元,市場需求達到40萬噸,預計到2025年其市場規模將達到216億元,需求超過140萬噸。
究竟生物基尼龍市場存在哪些機會?又有哪些相關龍頭公司值得關注呢?
國家隊牽頭 中國生物基PA正崛起
生物基聚酰胺一種是利用可再生生物質(如蓖麻油、葡萄糖、纖維素)為原料,通過聚合反應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其生物基相比石化基每噸可減少50%以上碳排放。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法國公司阿科瑪(Arkema)就開始利用蓖麻油為原料生產生物基PA11,目前該公司已是全球生物基PA1010的最大供應商之一。
雖然目前生物基PA在全球PA總量中仍占比較小,但已有數十種達成商業化,全球化工巨頭巴斯夫、贏創、LG、阿科瑪等都在此布局。
部分商品化的生物基PA
我國則在上游單體上具有優勢,尤其是合成生物上市龍頭凱賽生物在長鏈二元酸(LCDA)上在該領域坐穩了頭把交椅,全球市場份額達到約80%。
2024年,該公司還以66億元定增引入招商局集團為間接股東,作為國資委“百大工程”的重要項目,雙方著力攻克在生物基聚酰胺單體生產原料、效率、成本問題和聚酰胺市場應用問題。
目前已牽手寧德時代在汽車材料方向發力,在動力電池上蓋板、汽車內外飾系統、動力總成及底盤等方面都具備應用潛力。
另一邊,近年來化工巨頭中石化在生物基PA賽道也布局眾多。
2024年初,中石化石科院啟動了“高端聚酰胺材料制備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示范”重大科技項目,從生物基原料氨基酸出發,生產高端聚酰胺聚合單體。
還有哪些企業值得關注?
除了前文提及的國企巨頭外,還有不少中國企業也在此領域布局:
金發生物:國內改性塑料行業上市龍頭,全球最早實現生物基PA10T產業化的企業之一,目前高溫尼龍(PA10T、PA6T)產能達2.1萬噸,其碳排放比傳統尼龍降低30%。
伊品生物:(已被星湖科技并購)全球領先的賴氨酸生產商,生物基尼龍PA56產品已上市,2萬噸/年尼龍56鹽項目實現滿產,二期10萬噸項目預計2026年投產,其USDA認證產品生物碳含量達48%。
除此之外,陽煤化工與美邦科技合作開發生物酶法制備生物基尼龍56;近日拿下合肥國資2000萬融資的生物制造企業百邁新材料也專注于生物基尼龍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