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把關稅“武器化”之后,韓國政壇開始為韓美談判陷入激烈爭論。美國特朗普政府宣布將韓國列為“優先談判目標”,要求其接受以“對等關稅”為核心的貿易規則重構。
面對美方步步緊逼,韓國代總統韓德洙高調宣稱“推進談判、尋求雙贏”,但韓媒《韓民族日報》發出警告,倉促妥協可能讓韓國重蹈日本“廣場協議”覆轍,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的深淵。
1985年,日本在美國壓力下簽署《廣場協議》,被迫讓日元大幅升值,最終促使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陷入長期停滯。
過了40年,相似的劇本似乎正在韓國上演。美國財長貝森特公開宣稱,“率先達成協議者獲益最大”,要求韓國在汽車關稅、液化天然氣項目等領域讓步,換取“美國優先”框架下的貿易優惠。
貝森特給了韓國一個“相當優先”的位置,其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宣稱:“上周與越南進行了談判,周三與日本,下周將與韓國展開磋商,進程會非常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多次炮轟“韓國對美征收四倍關稅”,但韓國政府反駁稱,實際稅率僅0.79%。這場“數字游戲”的背后,是雙方對關稅計算方式的不同。但不論韓國過去對美國的關稅稅率如何,特朗普都準備吃下韓國這塊肥肉。
特朗普政府未明確具體談判目標,僅要求韓國“先提出最好方案”,再根據內容決定方向。這種“空手套白狼”策略,被認為是在迫使韓國主動讓渡利益。
美國將談判時間點卡在韓國大選前(6月3日),利用代總統韓德洙的“看守政府”身份,削弱韓國議價能力。
共同民主黨抨擊政府“犧牲國家長遠利益換取選舉籌碼”,要求暫停談判并由新政府主導;韓國國民力量黨則寄望通過談判成果,提振保守派選情。就目前形勢而言,韓美幾乎毫無疑問會進行談判。
韓國對美國長期保持數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在半導體、汽車等核心產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特朗普抓住這一軟肋,以25%的“對等關稅”威脅,劍指韓國42%的對美出口商品,也就是半導體、汽車、鋼鐵、電子產品等韓國主力出口產品。
若韓國重蹈日本覆轍,其后果可能更慘烈,日本在簽署“廣場協議”時,尚有技術壟斷優勢,而韓國半導體產業正遭中美雙重擠壓。
韓國如果想要破局,需加速與中國、東盟等國家和組織深化合作,減少對美依賴,但政治親美慣性讓這一轉型舉步維艱。
韓國執政黨的“速戰速決”策略,或許能換來短期選票,卻可能將國家推向讓渡經濟主權的深淵。如果韓德洙在特朗普飄忽不定的政策下貿然推進談判,可能犯下戰略錯誤。
美國正在以“關稅談判”之名,行收割世界之實。韓國當前應當先搞清楚,美國究竟打算做什么,又真正想要什么,而不是急著和美國達成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