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回聲報》4月15日文章,原題:“這是我們最好的鄰居”:面對特朗普,中國與越南走得更近 每天早晨,阮阿姨都在人行道上擺起小貨攤,里面裝滿各種越南小吃。付款時,阮阿姨接受越南盾和人民幣,但同14億中國人一樣,她更喜歡使用微信移動支付,顧客只要掃描她戴在脖子上的二維碼就行。她說:“生意好時我每天能賺到100元人民幣。”阮會說簡單的中文,每天都要穿過越中邊境到中國的東興市賣小吃。東興是有22萬居民的中國小城,坐落于中越邊境。不算寬的北侖河將東興與對面的越南小城芒街隔開。想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去只需前往邊境口岸,走過連接兩岸的橋梁。在東興甚至無需認識中文,因為幾乎所有標識都以中越兩種文字書寫(如圖)。
4月下旬的炎熱日子里,阮阿姨身邊已擠滿人。越南人成群結隊地來到這里向中國游客兜售藥材、手鐲、腰果等小商品。另一邊,中國人帶著家電、衣服、衛生紙和日用品前往越南。一名當地男子說:“以前這里沒有工廠,政府為跨境貿易提供了便利。”如今,整個東興市似乎都與鄰國越南息息相關。26歲的越南導游小吳說:“越南與中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紀念品市場的商家們也表示:“我們是最好的鄰居。我們只是一河之隔。”
中越通過1300公里的邊境線和2606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聯系在一起。從經貿和商業角度看,兩國越來越交織在一起。繼中國工廠之后,中國品牌如今也涌入越南,例如中國的茶飲連鎖店和電動汽車制造商,這些中國品牌對擁有1億消費者的越南市場很感興趣。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研究員阮克江表示:“對越南來說,中國永遠是鄰國,是貿易和投資的重要伙伴。”東興口岸去年進出口貨運量猛增75.3%,地區經濟與越南息息相關。在市郊,數十輛重型貨車搭載著各式集裝箱等待過境。一名在越南出生、父母是中國人的司機說,他每天都要去越南三到五次。(作者拉斐爾·巴勒涅利,董銘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