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4月份,中國國家高層領導人對越南的國事訪問,讓這個東南亞小國再一次受到世界關注,而上次,越南如此受關注還是在1986年。
那是1986年的7月10日,越南首都河內的街頭,潮熱的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說不出的情緒。
廣播里,播音員正以莊重的語調宣告越南共產黨中央總書記黎筍的逝世,稱他為"偉大的革命戰士"和"國家統一的領導者"。
然而,市場里的商販依舊忙著討價還價,工廠的工人照常打卡上班,仿佛這一天跟平常并沒有什么不一樣,絲毫沒有為自己國家領導人的去世感到悲傷。
作為一手促成越南統一的國家領導人,按理說,黎筍的逝世該讓無數受益的越南人慟哭流涕才對,可是如今黎筍的過世在越南卻沒有激起老百姓的絲毫漣漪。
這位一手促成越南內戰結束,國家統一的領導人,在1975年西貢解放時,受到了舉國的贊美,當時黎筍站在統一宮的陽臺上向民眾揮手,承諾美好生活即將到來。
然而,這個美好到憧憬,隨著黎筍的上任破滅了,這位這位曾經發誓"十年內讓每個越南家庭都擁有電視機"的領導人,最終留給后人的是一個通貨膨脹率近800%、人均GDP不足200美元的貧困國家。
現實卻給了越南人民沉重一擊,黎筍在任時由于搞鐵腕政治那一套,越南開始到處練兵,軍費開支吞噬了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
當時,越南的人口只有5000萬,軍隊卻有上百萬官兵,這種全民皆兵的情況讓越南根本負擔不起那么多的經費,經濟雪上加霜。
河內的商店貨架上也是空空蕩蕩,汽油短缺導致交通癱瘓,工廠紛紛停工。
越南成了這副模樣,跟黎筍的治國政策不無關系,為實現他本人的"印度支那聯邦"的野心,越南在1978年入侵柬埔寨,第二年又跟中國兵戎相見。
眼看著國內動蕩的形勢沒見好轉,國外也紛紛開始給越南施壓,來懲罰這個企圖用武力擴大版圖的東南亞小國,一時間這個剛剛結束完內戰的國家轉眼又成了眾矢之的。
黎筍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把越南從內戰解脫出來的國家領導人,又把越南推入了深淵。
如今距離黎筍過世已經快40年了,直到今天,越南的老百姓對黎筍的評價依然褒貶不一。
一些老人總是念及他帶領國家統一的經歷,但是在70、80后眼里,黎筍領導越南的那個時代簡直是"饑餓歲月"。
黎筍當年去世的場景跟胡志明去世時舉國悲痛的場面相比,也沒什么可比性。
一位河內市民的感慨或許代表了越南人普遍心聲:"我們不在乎誰在臺上,只關心明天有沒有飯吃" 。
人們對于黎筍的感情特別復雜,既感激他完成統一大業,又埋怨他讓老百姓過了十年苦日子。
不過,就在黎筍剛去世五個月,越南就悄悄轉向了,越共六大就通過"革新開放"政策,越南也開始搞起了改革開放,一時間越南把黎筍留下的那套政治全都推翻了。
越南的軍隊撤出了柬埔寨,越軍在中越邊境跟中國握手言和,小商販又開始像以前一樣,在越南的街頭做起了小買賣,越南一下子恢復了勃勃生機。
黎筍死后的越南,就像經歷了一場神奇的變化,人們好像有了統一的默契一樣,對于這位國家領導人閉口不談。
而那些黎筍當年最親密的戰友們,如今也都成了改革的推手,親手推翻了他生前制定的的計劃經濟。
在歷史的長河里,很難評判一個政治人物的孰是孰非,但是結局會告訴人們,什么樣的道路是正確的。
如今,越南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越來越好,現在的越南已經一躍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加工廠,這或許就是最好的證明。
漫步在越南繁華的街頭,高樓大廈間再難覓當年戰爭的痕跡,對于越南年輕的一代,黎筍的名字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漸行漸遠。
或許,就像武則天留下的無字碑一樣,黎筍這個曾經讓人膽寒的"印支之虎",最終留給后人的是一個不解的答案。
參考資料:
“站在亞洲實現整體振興的新起點上”——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紀實
2025-04-21 12:14·中國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