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為應對中國,可謂是機關算盡,甚至于現在連聯合國都不放眼里,將目光放在了太平洋。美國在此地要干什么?
日前,美媒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行政命令,計劃從太平洋海底開采金屬。
(特朗普政府計劃在太平洋海底采礦)
美國此舉的戰略意圖在于,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目前中國控制全球70%的稀土開采和85%的精煉產能,美國軍工、新能源、半導體等行業嚴重依賴中國供應。
具體來看,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開發太平洋海底多金屬結核,建立替代中國的稀土供應鏈。
其次,應對潛在“稀土斷供”風險。目前,中國已經對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擊美國軍工產業,比如F-35戰機、導彈制導系統,都已經面臨潛在的斷供挑戰。
(中國在稀土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這樣看來,美國計劃囤積海底金屬的目的再明顯不過,以降低戰時或貿易戰升級時的供應鏈風險。
而從更大的角度看,美國的野心還在于強化“印太戰略”,遏制中國影響力。美國試圖控制太平洋深海資源,削弱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的主導地位。
此舉與美方最近很長一段時間,在南海、臺海的軍事行動形成聯動,構成對華“全領域圍堵”。
那么美方是否真的找到了“絕佳手段”,我們還能用稀土反制美國嗎?
(深海機器人海底采礦想象圖)
短期來看,中國仍具絕對優勢。這是因為,美國面臨嚴重的技術壁壘,其海底采礦技術并不成熟,商業化開采至少需10年,而中國稀土提純技術全球領先。
此外,中國對稀土產業鏈的影響不容小覷,美國即使開采海底礦物,仍需運往中國提純加工,難以完全脫鉤。
而從長期來看,還是需要警惕美國供應鏈重組。若美國成功建立海底礦產儲備,并發展本土精煉能力,可能逐步減少對華依賴。對此,我們應該加速稀土回收技術和替代材料研發,維持戰略優勢。
(中方自研深海重載作業采礦車工程樣機“開拓二號”海試現場)
其實美方所面臨的挑戰,不僅僅在于中美兩國之間,國際社會的態度,也很重要。
從大方向上看,普遍聲音是反對美國單邊行動的。
聯合國下屬的國際海底管理局,在上個月并沒有批準在國際水域進行采礦,并且美國僅僅只是參與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起草,從來沒有正式批準該公約,更何況,美國只是國際海底管理局的觀察員國家。難道美方就是因為沒有約束,就敢直接在太平洋海底采礦?這當然不可能。
目前,國際海底管理局已經在譴責美國,稱其“破壞多邊治理”。
當然,也有例外,好比加拿大的一家采礦公司,已經在積極游說美國合作開采,原因也和其股價因為特朗普政策大漲20%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當特朗普將目光放在太平洋時,盯上的不僅僅是海底的金屬礦。前不久有消息稱,美國正在準備一場大規模聯合軍演,地點就在太平洋。
(美軍計劃開啟大規模軍演)
在這次演習中,美國的6大軍種,海陸空三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和太空軍,都會以不同形式參加。
和以往相比,美軍進行的大規模演習,往往都是年度例行訓練計劃,而是這次直接表態,要適應可能與中國發生的“沖突”,其目的已經不言而喻,分明就是主動向中國發出了威脅。
而除了資源和軍事層面,美方還一直積極推動“友岸外包”,拉攏太平洋島國帕勞、馬紹爾群島,試圖限制中國影響力。
此外,為了給自己的開采活動找借口,還制裁中企,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國深海采礦企業在國際水域的活動。
總的來看,中美博弈進入“資源爭奪”新階段,美國意圖突破中國稀土壟斷,但技術、成本、國際規則制約其成功率。中國短期仍可依靠稀土反制美國,但需防范長期供應鏈重組風險。國際社會多數反對美國單邊行動,但部分盟友可能配合美方戰略。太平洋已成中美競爭核心戰場,軍事、資源、外交博弈將持續升級。
(美防長日前強調,要“優先考慮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建設項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