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一位來自廣東的微博認證科普博主在微博上發布博文稱:根據動物行為異常、地磁波動、經驗數據分析等,判斷將在48小時內發生6級以上強震,引發關注。根據動物異常行為,就能預測地震嗎?
記者就此微博內容向權威部門求證。17日晚,廣州市地震局表示,動物異常行為與地震無必然因果關系。廣州地處華南塊體內部的穩定區域,地質研究顯示,廣州附近不存在構造活動強烈的大型活動斷裂帶,地殼較厚且結構穩定,缺乏強震孕育所需的條件。自存在地震記錄以來,包括清代地方志等資料記載,廣州從未發生過6級以上的地震。
動物行為作為地震預警的局限性
4月17日晚,廣州市地震局發布“地震知識科普”指出,動物異常行為與地震無必然因果關系。
1.異常行為與地震無必然因果關系?
從科學研究角度來看,雖然有觀點認為動物的異常活動與地震在概率上存在一定相關性,但目前全球范圍內,尚無任何國家或研究團隊能夠通過動物異常行為等方式準確預測地震的具體時間、地點和震級。動物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諸如天氣變化、環境污染、飼養狀況、其他種群干擾以及自身生理周期等,都可能致使其行為出現異常。
2.缺乏科學預測的普適性與準確性?
目前尚未建立動物行為與地震參數(時間、震級、震源)的定量關聯模型。即便動物感知到地質異常,其反應也無法提供地震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及破壞程度。
3.記住防止地震謠言三口號
來源:廣州應急管理、廣州日報(記者 葉作林)、新快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