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晚,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一份措辭強硬的《嚴正辟謠澄清》聲明,將汽車行業的輿論場推至風口浪尖。聲明直指“股東變更導致戰略動蕩”“阿維塔拋棄華為”等傳言為有組織謠言,并祭出“最高100萬元懸賞征集線索”的舉措。
長安汽車
針對謠言的雙重靶心,長安汽車回應并澄清事實
從長安汽車的回應來看,此次事件的核心爭議聚焦于兩大敏感議題:一是長安控股股東兵裝集團與其他國資央企的重組進展,二是高端品牌阿維塔與華為的技術合作穩定性。
首先,針對股東重組傳聞,長安汽車承認籌劃屬實,但強調“尚在初期階段”,且不會影響公司戰略。
這一表態與國務院國資委2025年3月提出的“整車央企戰略性重組以提高產業集中度”政策相呼應。
官方辟謠
然而,重組細節未明之際,“長安與東風已合并財務報表”等夸張表述在社交平臺廣泛傳播,甚至配以偽造的財報截圖,顯見信息操縱的精準性與目的性。
車宇世界認為,此類謠言如果不及時澄清,不僅可能擾亂資本市場對長安的估值預期,更可能影響其與潛在合作伙伴的談判進程。
而關于阿維塔“拋棄華為”的傳言,如果處理不當,則可能直接沖擊了市場對雙方技術聯盟的信心。
作為長安、華為、寧德時代“CHN模式”的產物,阿維塔自誕生起即被貼上“華為深度賦能”的標簽。但近期有消息稱阿維塔意圖“淡化華為技術標簽”,甚至“另尋供應商”。
官方辟謠
對此,長安與阿維塔法務部同步辟謠,稱其為“完全失實,純屬捏造”,并披露關鍵合作進展:2024年12月雙方簽署深化協議進入“HI PLUS模式”,阿維塔入股華為子公司引望智能,雙方共建千人研發團隊,第二代車型正聯合開發。
銷售端,阿維塔07 Pro+與Max版本分別搭載華為乾崑ADS SE與ADS 3(參數丨圖片).0智駕系統,銷售人員亦將華為技術作為核心賣點。
車宇世界認為,這些細節不僅駁斥了謠言,更揭示了華為與車企合作模式從技術供應向資本、研發深度綁定的演進趨勢。
阿維塔06
行業鏡鑒:車企及時澄清和回應,確實有必要性
我認為,長安汽車及時回應相關信息,確實有必要性。一方面、及時回應和澄清相關信息,能夠讓公眾更好地了解事實真相,從而避免相關不實信息可能進一步發酵造成的損害。
另一方面、 阿維塔作為HI模式代表,既需借力華為技術光環,又需維護品牌獨立性,平衡稍有不慎便可能被輿論放大。
此外,阿維塔計劃2026年IPO,此時任何合作波動都可能影響估值預期,及時辟謠或許也是為相關進程保駕護航。
阿維塔
事實上,長安事件并非孤例。從特斯拉“剎車門”到比亞迪“排放門”,車企頻成謠言靶心,根源在于汽車產業兼具高關注度、長產業鏈與強政策關聯性,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而新勢力與傳統車企的碰撞、跨界巨頭的入場,或許更讓行業話語權爭奪復雜化。此次事件揭示兩大趨勢:其一,信息戰正成為企業競爭的隱形戰場。造謠成本低、傳播快,常與做空、營銷攻擊等商業行為交織。
其二,技術合作深水區的信任建構。華為與車企的“技術聯姻”需平衡利益分配與品牌博弈,阿維塔與華為通過交叉持股、共建研發中心等動作,試圖探索“深度綁定而不失自主性”的新路徑,或為行業提供參考。
阿維塔06
本文結語:
我認為,長安汽車的“辟謠舉動”,既是企業自衛,亦是對行業信息生態的拷問。在“流量即銷量”的當下,車企不僅要造好車,更需學會在信息洪流中錨定真相。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如同長安汽車這次的回應和澄清一樣,回應要基于客觀事實,秉承公正、透明的原則,方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否則,就會像部分廠商一樣,一旦回旋鏢到來,將會不斷透支車企的信任度,從而遭到反噬。
對公眾而言,面對紛繁的信息,唯有以官方信源為基、以理性思維為盾,方能避免淪為謠言傳播的“無意識推手”。
最后,長安汽車官方已經對相關網絡傳言進行回應和澄清,希望大家不信謠、不傳謠,具體以官方信息為準。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運營部原創文章,總第11636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