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奔馳電動車充電起火的網傳事件,引發了行業的關注。據媒體消息,2025年3月15日,河北衡水車主張女士的奔馳EQA(參數丨圖片)300試駕車在充電時突發起火。從傳出的視頻來看,從后輪底部冒煙到爆燃僅用數秒,車輛瞬間被火焰吞噬,最終燒成車架。
網傳事故圖片
消防認定為“電池熱失控”,用戶不認可廠商提出的“車輛自檢”模式
據用戶稱,事情發生后一個月左右,并沒有能夠解決問題。從目前安平縣消防大隊出具的認定書明確指出,起火原因為“電池熱失控”。
根據車主張女士的表述,廠家提出拖回車輛自檢,并稱“若為車輛自身問題則賠償,若因充電樁問題則不賠償”。
用戶認為,這一單方面界定責任的方式被指缺乏公正性。張女士要求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卻遭廠家拒絕,且廠家試圖引導其通過保險理賠解決。此外,車主提出讓消防部門進一步檢測,廠家未配合提供車輛數據。
媒體消息
從媒體信息以及用戶描述來看,如果這些信息屬實,那么奔馳這一系列操作或許暴露出兩大問題:
其一,廠家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自檢模式,是否能夠讓公眾信服,這種模式是否具有足夠的說服力,涉事用戶是否認可,都值得關注;
其二,相關廠商拒絕配置提供相關數據,是否導致數據不透明,是否阻礙了事故原因的客觀追溯,也值得思考。
要值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企業有義務配合調查并提供必要信息,而奔馳的回避態度是否與此相悖呢?
網傳消防事故認定書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消費認定書顯示起火原因為電池熱失控,不過,根據媒體消息,安平縣消防救援大隊工作人員表示,“起火原因廠家那邊還在調查,人員沒有受傷。”
這是否意味著,目前這件起火事件的具體原因,目前還并沒有“定性”呢?也就是說,車輛起火到底是外在因素引起還是“自燃”引起,目前還有待調查。
有鑒于此,我們認為,該事件的最終原因,還有待官方最終調查報告,具體以官方調查報告為準。在此之前,希望大家不信謠、不傳謠。
網傳事故圖片
行業反思:新能源車安全與品牌責任的“高壓線”
事實上,奔馳EQA的起火問題,在國內車市并非孤例。此前,國內車市已經有不少品牌電動車,出現了起火問題。
應該說,新能源車的安全是行業發展的生命線,關系到用戶的生明、財產安全,所以并不能輕忽。
對于車企而言,為了自身的品牌形象,應該秉承客觀、透明的態度,切實調查事故原因,從而給出明確的結論。
當然,如果用戶并認可車企在事故后以“自檢”的模式調查原因,那么雙方應該是否應該進一步協商,找到合適的雙方都認可的方式解決問題呢?我們相信,奔馳作為百年豪華品牌,應以更高標準回應相關質疑。
奔馳
從技術層面看,電池熱失控可能由電芯缺陷、BMS(電池管理系統)故障或外部因素(如充電樁過載)引發。
要厘清責任,需結合車輛運行數據、充電樁參數及電池拆解分析,這顯然可能需要相關廠商提供數據,從而完成調查。
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求車企公開電池安全相關信息。對于監管機構來說,是否有必要通過立法強制車企開放數據接口,確保事故調查的獨立性與公信力,可能是目前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網傳事故圖片
本文結語:
奔馳EQA起火事件顯然是一次不幸的事件,給用戶造成了一定的財產損失;對于車企而言,如果處置不當,也可能對品牌造成一定的影響。
所以,對于車企而言,面對類似問題,秉承公開、透明的態度處理相關問題,可能就比較重要了。
畢竟,這能夠提升用戶的信任度以及品牌形象。在國內車市,部分車企若以短期利益為導向,回避問題,最終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們認為,奔馳作為知名豪華品牌,必定會珍惜品牌聲譽以及形象,切實妥善處理相關事件。
本文綜合自消防部門認定書以及權威媒體信息。目前,對于該事件,奔馳方面并沒有發布聲明進行公開回應,具體以官方調查結論為準。希望大家理性看待相關事件,不信謠、不傳謠。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運營部原創文章,總第11637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