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賦能教學改革創新,夯實“人工智能+教育”的四梁八柱,4月19日,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召開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建設與改革工作推進會。該校執行理事田濤,理事曾芹,校長夏明忠,副校長袁紀瑋、楊龍濤,校長助理黃芳、陳波出席會議,各二級學院院長、分管教學副院長(院長助理)、教學辦主任和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袁紀瑋主持。
會上,教學科研工作部部長熊斌解讀了《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人工智能賦能教學改革三年行動計劃》。財務管理學院院長周佩圍繞“AI融入財會類專業培養探索”作了發言。文化和旅游學院院長賈榮分享了近期參加全國“面向未來和數智賦能教學改革”研討會的心得體會。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謝應光從AI賦能專業教材建設、賦能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進行交流。網絡信息中心主任龔強就信息技術賦能教學改革提出建議。
隨后,楊龍濤結合師生AI技術培訓方案,提出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積極主動地接納和應用新技術,采用案例化教學,加強AI技術普及培訓,提高教職工運用AI技術的水平和能力。
陳波在發言中要求在AI實驗室建設中,各二級學院和職能部門全過程參與,提高實驗設備使用率,真正達到AI技術提升教學質量的效果。
袁紀瑋指出,要將AI技術作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深化教學數字化轉型,推動AI技術與教學全要素、全過程的深度融合,優化專業設置,以AI為紐帶,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精準匹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有效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田濤要求,要盡快成立AI賦能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加快推進學校《人工智能賦能教學改革三年行動計劃》落地,建立AI技術資源平臺,加快AI技術普及應用培訓,在專業建設、平臺建設、課程建設、教師教育、教學評價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學改革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夏明忠針對二級單位在推進AI賦能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分別從制定學校“十五五”規劃、人才培養模式調整、新專業申報、基本辦學條件建設、AI與畢業論文等維度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他再次深刻分析了當前民辦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國內外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的最新形勢,要求各單位要提高認識,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深刻把握AI賦能教學改革的重大意義,這既是貫徹教育部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戰略部署,也是落實理事會決議和學校年度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加強人工智能和學校教育教學融合的目標要求,大家務必要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同向發力。
夏明忠在題為《居安思危,主動求變,加快推動AI賦能教育教學》主題講話中,要求全校上下充分認識到AI賦能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指出,在AI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本科教育面臨深刻變化,推動教學模式由“單向傳授”向“人機協同”轉變。AI賦能教學,有利于提升教學個性化,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優化教學資源分配,提高資源利用率,推動教育公平,使優質教育資源能夠廣泛共享。助力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才,幫助學生提前接觸和掌握前沿技術。
夏明忠要求,精準施策,推動AI賦能教學改革。學校已制定《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要加大資金投入,支持AI教學平臺;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和管理機構,統籌AI教學工具的開發應用;完善激勵機制;整合學校管理系統;升級智慧教室設備,提升沉浸式教學質量。
夏明忠強調,AI賦能教改的激勵機制,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培訓和支持。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AI教學能力培訓,建立AI教學支撐團隊,幫助教師解決技術問題,支持教師開發AI融合課程,鼓勵教師開展AI教學研究,設立校級“AI+教育”研究課題。
夏明忠指出,營造AI教學改革的文化和氛圍。通過各種渠道宣傳AI教育,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從學術文化的角度看,學校需要打造一種健康、積極的學校文化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術誠信是核心價值觀、創新和合作的主要行為準則。學校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正確的導向,實現AI與大學教學改革的良性互動,確保AI的應用符合法律常規和道德準則,符合倫理和情感的融合。
夏明忠強調,推動AI技術與專業課程深度融合,需要根據校情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務求實效。AI賦能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頂層設計、技術、制度約束限定和人文關懷并重。未來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不僅體現在特色、內涵、就業、質量諸多方面,同時也體現在“人機協同”的教學創新能力上。學校只有正視現實,居安思危,主動求變,才能培養出駕馭AI而非被AI替代的新型應用型人才,才能使學校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據介紹,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積極響應國家數字化發展戰略,把人工智能助力教學改革列為今年重點工作之一,并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實踐,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近年來,該校理事會高度重視,持續加大經費投入,加大AI實驗室建設;將人工智能融入新文科建設,立項研究10余項;實施“AI+課程”改革,陸續開設AI課程近10門;開發在線開放課程11門,11門課均入選四川省一流本科課程;大力推進課程教學資料的數字化,80%以上課程建有數字化資源;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教師開展AI技術應用培訓13場,外出參加交流學習16次,教師對人工智能助學助教態度積極。(王俊 通訊員陳虎 季群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