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生活教室
在ChatGPT三秒生成一篇情書的時代,我卻在深夜的書桌上,認真給自己的貓寫了一封800字感謝信。這大概是翻看完《668個可寫的夢》后最魔幻現實主義的瞬間。
據說,全球每天產生2.5億GB的數據洪流中,有99.7%的內容都在重復既有的邏輯范式,而這本小書卻用很多看似“無厘頭”的提問,找回我們生活中漸漸缺失的“活人感”瞬間。
把一堆問題整理成冊怎么就會算作一本書呢?時不時會聽到讀者提出這樣的問題。
好在,從《642件可寫的事》系列到《寫后即焚》,讀者們依然會情不自禁把這些看起來“根本不像書的書”買回家,然后驚訝得在問題中照見更真實的自己。關于這些小書,聽過最浪漫的一句評價是:有了它才發現,失眠的夜是文學創作的暗房。今天,當《668個可寫的夢》印刷的油墨味兒還沒散盡,和以往不同的事情漸漸發生了,大家似乎已經開始越來越習慣向AI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就這樣,本書似乎也被賦予了更多不同于以往的任務——如何用668把鑰匙,試著撬開被算法馴化的大腦。
我們的生活需要一場“不正確”革命
當AI接管越來越多的"正確",或許我們更需要這樣一本"錯誤答案集錦",來證明生而為人的不可替代性。
神經科學表明,人類大腦前額葉在應對非常規問題時,會激發θ波的異常活躍——這是人們常說的大腦突破認知邊界的生物信號,在回答書中的一些提問時,總有些“突破”漸漸發生。
書中以668個問題為線索,內容涉及古今中外,涵蓋日常生活、文學藝術、心理哲思等各個方面。你可以結合自身的見聞和體驗,寫下對人生、成長、價值的思考,并在這個過程中激發想象力、鍛煉思維能力、練習寫作手法。
“李清照遇到花木蘭,她們會聊什么?”
“請寫下王熙鳳和唐僧的一段對話。”
是的,區別于642系列,這一本更加本土化。
而這種本土化,總會讓人迸發會心一笑的瞬間。
正如人工智能可以完美續寫一篇《龜兔賽跑》的故事,卻解釋不了"為什么五仁月餅需要自白";當百科能解構吊橋效應的神經學原理,卻回答不了"你和孔子的哪位學生最投緣"。
還記得書中第154頁提問:"畫出梵高的左耳"的空白處,某位讀者畫了一株帶著耳機的向日葵,這不禁讓人感慨:真正觸動人心的東西從來不是問題的標準答案,而是人類在荒謬邏輯中迸發的小浪漫。
思維“越獄”:從信息消費者到意見生產者
在短視頻蠶食注意力的時代,這本需要你親自動筆的書像是哆啦A夢的時光機
(不禁感嘆,是真的好久沒有拿起筆了)
3月末,我們將這本《668個可寫的夢》帶去了線下書展,也收到了很多讀者對問題的腦洞反饋,其中,關于"作為乙方的自我修養"這個問題,大家似乎最有話說:
什么才叫乙方的自我修養?
1. 是把甲方"五彩斑斕的黑"翻譯成一“不小心打翻了莫奈的調色盤”
2. 是在凌晨三點的修改意見里參透大道至簡的禪宗(還是第一版好)
3. 開始學會用表情包給自尊心做心肺復蘇
4. 小發雷霆時,霸氣把回復甲方的1寫成“丨”
這些看似戲謔的命題,實則是當代生活的精神切片。你也會在"以魚缸中的金魚視角寫一個故事"時猛然發現,自己也不過是世界這個更大尺寸魚缸中的另一條金魚 ——書寫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場向內探索的手術。
比答案更重要的是提問的勇氣
在信息過載的今天,我們習慣了搜索框里輸入精準關鍵詞,卻遺失了原始的好奇心。這本書像一位頑童導師,總是把"正經問題"掰碎重組:它不問你"何為愛情",而是請你寫一個故事,保證最后一句話是"他吻了她";不談時間管理,卻問"你的30秒可以做哪些事"。這些非常規路徑的思考訓練,也在試著重塑我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經緯度。
好吧,要讓小編來回答的話,它可以不是書,但可以是很多其他的東西:
文青的靈感便當(各問題之間相互獨立,適配碎片化創作)
打工人的大腦派對(輕便小開本,通勤地鐵上也可隨意玩轉文字)
送給閨蜜的絕妙禮物(據說,是親閨蜜,你們腦洞的形狀都是完美重合的)
最后
就在今年,承載一代人童年回憶的故事大王鄭淵潔在他70歲的時候正式宣布停止所有社媒賬號更新,告別公眾視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AI對創作的沖擊。鄭淵潔在實驗中要求AI模仿其文風創作皮皮魯的故事,AI僅用4秒鐘完成作業,鄭淵潔在回應中坦言:“殺了我也寫不過人工智能”。
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鄭淵潔和他的作品們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AI在效率和模仿能力上已經對內容創作者具備壓倒性優勢,但也缺乏真正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勞動力。未來的日子里,人類需要聚焦于“AI干不了的事”,正如基于生命體驗和倫理思考的原創性寫作。
所以,當GPT-5能生成諾貝爾文學獎級別小說時,我們依然堅信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你會在書里“給十年后的敵人留言”中治好了精神內耗,或許你會在“重新設計那場輸掉了的吵架臺詞”里,勇敢撕碎上司的咆哮和前任的來電鈴聲。 合上書頁,窗外的春雨正在讓世界悄悄發生改變。書桌上未完成的第669個夢,是剛洇開的墨跡:"請用三行詩描述你此刻的呼吸"。
而我的答案,注定要寫在所有算法預測的軌道之外。只因那些被成人世界封印的古怪靈魂,原來一直都住在我筆尖的墨水瓶里。
-FIN-
更多資訊請點擊
@后浪生活教室
@后浪圖書旗艦店
@后浪生活閱覽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