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趙奕
4月16日,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在成都開幕。大會以“攜手合作,共享共贏”為主題,來自全球29個國家的39個友好代表團共赴蓉城,探討國際合作新路徑,碰撞對外交流與合作新火花。
從集中簽署友好合作協議12項,到成都國際友城總數再擴容,從攜“機會清單”組團出海,到用“真金白銀”拋出“橄欖枝”吸引優質企業落地,成都在開放之路上動作不停,機遇不斷,正全力以赴構筑西部對外交往高地。
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開幕式現場(夏婉琳 攝)
新成果:
簽署12項友好合作協議
成都國際友城增至244個
在對外開放的道路上,成都步履不停,這場國際友城之約在10年前就已定下。記者了解到,自2016年起,成都已先后成功舉辦6次國際友城市長交流活動,城市全球美譽度和影響力得到不斷提升。2025年,成都市決定將原有的國際友城市長交流活動升級為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推動西部對外交往中心擴能升級。
在4月16日舉辦的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開幕式中,共有來自全球29個國家39個友好代表團參會。大會開幕式上,發布了《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友好合作倡議》(以下簡稱《倡議》),重點聚焦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開放合作、人文交流和友城合作5個方面,描繪了成都將如何與全球友城同心聚力、深化友誼,開創合作共贏新篇章。
據了解,《倡議》集中簽署了友好合作協議12項,包括新結友城、商務合作、教育合作、金融合作、醫療衛生、生態文明、法律服務、物流合作、國別園區等類別。例如,《倡議》提出,在共育創新發展動能上,將拓展貿易、投資、文化、旅游等傳統領域合作深度,探索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合作模式,支持青年學者、工程師、企業家交流,加速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持續動力。
在共探綠色發展路徑方面,將暢通政策對話和溝通渠道,推動近零能耗建筑、綠色交通等領域機制對接與規則銜接,加強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制造和能源技術裝備等領域合作;在產業結構調整、能源低碳轉型、生態系統碳匯鞏固、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等領域開展解決方案推廣和經驗共享,共同推動綠色發展轉型。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成都的“國際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容。作為西部對外交往中心,自1981年與法國蒙彼利埃市締結友好城市以來,成都的國際友城數量已達241個。大會當天,成都與英國曼徹斯特,都江堰市與匈牙利多瑙凱西市、尼泊爾澤里果德市,結為友好合作關系城市。至此,成都的“國際朋友圈”增至244座城市,全市友城總數占全省比重超四成,“新朋友”的加入還將進一步拓寬成都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廣度。
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開幕式上,12項友好合作協議集中簽署(蔣君芳 攝)
走出去:
蓉企攜“機會清單”組團出海
開展推介活動釋放合作機遇
以此次大會為平臺,成都主動展示攬商機,以多元維度向世界傳遞開放合作的強音。4月16日下午,在成都規劃館舉行的主題推介會上,成都市5個部門相關負責人,圍繞成都產業園區、先進制造業發展、科技國際合作、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文旅產業等方面進行介紹和推介。成都的產業實力、創新生態、消費活力及文旅魅力,引發與會嘉賓高度關注。
“希望與成都不僅是友好關系,更能在交通、教育、經貿等領域有實質性關系。”馬來西亞檳城州行政議員黃漢偉特別提到一個重要的合作進展,就在4月30日,川航將開通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至檳城國際機場的直飛航線,這條航線首航恰逢“五一”假期,在他看來,這將為兩座城市帶來更多的交流機會,進一步推動雙方在經貿、教育等各領域的深度合作。
實際上,成都“走出去”開展對外推介,已成為對外開放的常態化舉措。4月21日,記者了解到,由成都市商務局主辦的2025成都對日開放合作系列活動將于4月21日至25日分別在日本大阪市、東京市落地舉辦,推介主題涵蓋文創、大健康、制造及貿易等多個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5天行程中,37家本土蓉企將攜“機會清單”組團出海。據悉,系列活動由中日地方貿易合作交流洽談會(大阪)、2025成都對日開放合作經貿對接會(東京)和多場企業精準對接活動組成,每個環節都指向產業鏈深度耦合,旨在通過企業參訪、實地對接、園區巡展等方式,促進蓉品出海和企業走出去,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出口,進一步推動成都與日本的開放合作。
時間回到去年9月,成都在日本舉辦文創產業、氫能與生態環保、進口貿易和跨境電商等多領域的專題推介活動,釋放了一系列合作機遇。不僅如此,去年10月,成都市商務局組織“日本企業成都行”活動,邀請70余家日本機構和知名企業100余人來蓉回訪,實地考察成都10個園區、19家企業,并舉辦健康及社會服務、文創、綠色低碳領域三場推介會,發布20余項合作機會清單,持續拓寬互利共贏合作維度。
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開幕,一大批友城賓客來訪(魏麟瀟 攝)
引進來:
每年最高獎勵1000萬元
“真金白銀”吸引企業落地成都
如何對外拋出“橄欖枝”吸引優質外企落地成都?成都拿出了“真金白銀”。
4月15日,成都全市對外開放發展大會舉行。會上對《成都市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若干措施》(簡稱《措施》)、《成都市鼓勵外資研發中心設立和發展暫行辦法》(簡稱《辦法》)等系列政策“大禮包”進行解讀。
據了解,《辦法》的出臺,旨在進一步推進成都高水平對外開放。成都創新提出“設立獎勵”,對總部在境外的世界500強、全球行業龍頭等設立的外資研發中心,給予每年最高1000萬元獎勵,有力促進具有核心技術和全球競爭力的企業落地。
投資方面,成都創新提出投資獎勵,對年外商直接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高技術研發中心,給予每年最高1000萬元獎勵。研發方面,優化提升了原國際性研發機構研發資助政策,擇優給予200萬元一次性研發資助,切實支持開展研發活動。
此外,《措施》則從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保護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加大財稅支持力度等6個方面入手提出20條舉措,促進優化營商環境,為外商投資企業來蓉投資帶來新機遇。
其中,在加大重點領域引進外資力度方面,成都將推動成立區域倫理委員會、藥物/器械臨床試驗(GCP)聯盟等平臺,更好地服務在蓉外商投資企業開展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優化創新藥物和技術的臨床研究環境,推動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在境內開展境外已上市細胞和基因治療藥品臨床試驗及創新技術推廣應用。
值得關注的是,《措施》提到,提升外國人來華工作“一窗式”辦理時效,實現高層次人才來華工作許可、居留許可一窗接件取證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符合條件的外方人員,根據工作需要,入境后,可換發有效期不超過5年的居留證或停留期不超過180日的多次簽證。
“《措施》對鞏固外資在蓉發展信心、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成都市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將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持續優化成都營商環境,為外商投資企業來蓉投資帶來新的機遇,助力營造成都市開放創新體系,提升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