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曾國華剛要舉起手敲門的時候,門由里面被人打開。開門的人是一個拄著拐杖的90多歲的老人,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正在發懵的曾國華,然后開口說:“這位長官,請問你是來找誰?”
曾國華聽到這句話,瞬間鼻頭一酸,眼淚也早已經在眼眶里打轉。他雙膝跪地,大聲地對著老人說:“爸,我回來了!”
老人一臉疑惑地看著眼前這個穿著軍裝的軍官,他對這個軍官一無所知,不知道他是誰,為什么要說他是自己的兒子。老人便詢問他說:“你是我兒子?你叫什么名字?”
曾國華堅定地說出了自己的名字,并且還說出老人名叫曾文山。此時的老人依舊是一臉不相信,于是,曾國華便將自己童年的經歷都講了出來。
老人聽完之后才反應過來說:“老十,原來你還活著啊!快起來,不要跪在地上。”老人一邊說話,一邊將他從地上扶了起來。
曾國華十分愧疚地說:“一直在外征戰,沒有機會回來看望您,是我的不孝……”隨即,兩人相擁而泣,久久不能平復彼此的心情。
在老家與父親以及兄弟姐妹短暫生活幾天之后,曾國華再次踏上了軍旅。臨走之前,他對父親說:“爸,等我在外面安頓好之后,我就把你接到身邊來。”
一、為擺脫養父母控制去參軍
1910年10月15日,曾國華出生于廣東省的五華縣,父親是一個會計,收入在當時來說,是相對比較可觀的,可對于他家來說,卻只是杯水車薪。
曾國華的前面有哥哥和姐姐,他是家里的第十個孩子。家里孩子多,吃飯的嘴也就多,開銷也大。正是因為如此,他的父親即使是會計,收入比一般的農民高,但家里一共有十二口人,生活水平其實和農民沒什么兩樣。
家里的生活條件不好,曾文山便想辦法掙錢,最終還是無能為力。為了讓生活不那么艱苦,曾文山與妻子商量說,將年僅3歲的曾國華送給別人。
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與考量,曾文山在隔壁村找到了一個值得托付的人家——呂家。呂家是當地的一個富庶家庭,卻常年沒有孩子,所以,他們迫切想要一個兒子來繼承自己打拼下來的龐大家業。
曾國華來到呂家之后,受到了全家的優待,將他當做自己的兒子來撫養。該上學的年紀就去上學,儼然就是一個出生于富家的公子哥。
然而,這樣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很久,在曾國華14歲的時候,呂家生下了自家的兒子,至此,全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親兒子身上,開始忽略曾國華的感受。甚至開始把曾國華當做家里的奴仆來使喚,并且還將他從學堂上驅趕回來,不再讓他繼續上學。
作為奴仆的日子里,曾國華經常遭受到呂家的打罵,基本上沒有好臉色瞧。即使在后來,呂家的親兒子因為不可治愈的疾病而離世,也沒有轉變曾國華的卑微地位,反而認為說,他是個克星。
曾國華此時已經是一個有自己思想的孩子,歷經呂家的打罵之后,他再也不想要在呂家待上片刻。于是,一直謀劃著自己的出逃計劃。
綜合考慮之下,他決定去參軍。參軍所需要耗費的成本少,還有工資拿,管吃管住,并且這是一個神圣的事業,可以保家衛國,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在一次偶然機會,國民黨軍隊來到了曾國華所在的村子。曾國華抓住機會,乘著呂家人沒有發現,他前往國民黨軍隊,毅然報名參軍。
于是,曾國華跟隨著國民黨軍隊,踏上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1925年,曾國華所在的粵軍部隊與張發奎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進行了合編。經過一年的鍛煉之后,曾國華參加了1927年開始的“北伐戰爭”。
二、被俘后加入紅軍,成為共產黨員
1931年,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再次開始內戰。8月,國民黨開始對共產黨發動第三次圍剿戰爭,曾國華跟隨國民黨部隊一起參與了此次圍剿戰爭。
前兩次國民黨對共產黨的圍剿戰爭都是以失敗告終,這讓蔣介石覺得屈辱,再一次發動了圍剿戰爭。和之前一樣,第三次圍剿還是失敗。
戰敗之后,曾國華所在的國民黨部隊被紅軍所俘虜。正是在這個時候,曾國華選擇離棄國民黨,投靠共產黨。
曾國華在被俘期間便聽說了許多關于共產黨的內部政策以及對待俘虜的優待政策,慢慢地,在自己腦海中將早期的共產主義形象進行矯正。
對比了共產黨與國民黨的相關方面之后,最終,曾國華發現共產黨比國民黨更加親近人民,且最基本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正是他來參軍的其中一個初衷。
當工作人員詢問曾國華說:“你是要回家還是來加入我們,你要是想回家的話……”
還沒等工作人員把話講完,曾國華便激動地說:“我要留下來參加紅軍!不回去。”
于是,曾國華便被共產黨收編進入部隊,正式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成為紅軍之后,曾國華頻繁參戰,為我軍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
贛州之戰是他成為紅軍之后的第一戰。當時,想要奪得贛州之戰的勝利,南康新區就是關鍵。別看這是一個小地方,但它確實一個十分重要的地方。
國民黨軍方為了爭取到這個地方,派遣了一萬左右的兵力,并且對抗期間還在不斷地進行增援。曾國華所在的紅軍的兵力則非常少,雙方可以說是實力懸殊。
即使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紅軍也絲毫沒有退卻,而是拼了命地與國民黨軍隊對抗。尤其是曾國華,他在戰場上不停地鼓勵戰士們說:“同志們,我們身后守護的是我們的人民,所以我們不能倒下,即使我們拼盡全力,也要戰斗到最后一刻!”
在此次對戰中,盡管紅軍損失慘重,卻并沒有影響紅軍的斗志。曾國華一馬當先,沖在了最前線。在沒有武器的時候,就用赤手空拳來對抗敵人。
贛州之戰結束之后,曾國華因為其十分優異的表現,受到了上級的夸贊,也讓他正式地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緊接著,1935年,共產黨決定發起東征,不斷擴大根據地范圍,規劃并打通抗日的基本路線,為抗日戰爭做相關的準備。
此時的國民黨并沒有意向和共產黨一起抗日,而是一門心思打擊共產黨。所以在橫渡長江的時候,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但是,最終在曾國華等人的帶領下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曾國華因此成為了第五團的副團長,還榮獲了一個叫“突破黃河天險防線的戰斗英雄”的稱號。
三、英雄也是一個思家的孩子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曾國華被任命為營長,帶領著戰士們一起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平型關戰役成功地打破了日軍想要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沉重地打擊了日軍侵略的強勢氣焰。在這次戰役中,曾國華帶領著戰士,一同在平型關附近修建工事,并設下陷阱,成功將敵人引進埋伏后,對他們進行精準打擊,取得戰役的成功。
抗日戰爭結束之后,解放戰爭再次打響。1945年8月,國民黨對共產黨發起進攻,內戰全面爆發。國家再次陷入戰爭。
在此期間,曾國華因其優異表現,職位榮升為旅長。
國共內戰,曾國華的表現十分優異。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兩次“溪本保衛戰”。在戰役中,共產黨以少數力量戰勝了國民黨軍隊,打擊了國民黨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共產黨的士氣,讓戰士們更有信心打贏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結束之后,曾國華被任命為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的參謀長。
1950年,上級特別關照他,特地給他準了幾天假,讓他回到自己闊別26年,且一直思念著的故鄉看看。
曾國華得到特許之后,立馬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身邊帶著兩個士兵,便急匆匆地走上了回家的路。由于太久沒有回過家,曾國華只能憑借著自己兒時的記憶尋找回家的路。
還好家鄉變化不大,和小時候并沒有多少出入。不久之后,曾國華就找到了自己的家,由此,也就出現了開頭所講的那一幕。
見面時,父子倆相擁而泣。曾國華的兄弟姐妹知道他回來,立馬從四面八方趕來與他團聚。終究是有血緣聯系,即使26年未見,一家人還是如同一直在一起生活那樣親切、和睦。
曾國華探親結束之后,再次回到了部隊,并在1952年,成為了解放軍空軍第三軍的軍長,并在第二年,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最后勝利歸來。在1955年,曾國華被授予“開國中將”的稱呼。
曾國華在安頓好自己之后,便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將父親接到了自己的身邊,好生照料,讓父親安心享受晚年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