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感謝組織及時提醒,為我敲響了警鐘,今后一定吸取教訓、深刻反思,工作中更加嚴謹細致,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苯眨d安縣自然資源局一股長因工作作風不實,在對違法建筑物拆除工作中履職不到位,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被組織誡勉談話。
一直以來,興安縣紀委監委堅持把牢“第一道防線”,用好用活第一種形態,有效發揮挺紀在前的“預警”作用,使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成為常態,防止“小疾”變“重癥”,努力幫助黨員干部糾偏止錯,讓監督執紀既有剛性力度,又有柔性溫度。
在運用第一種形態時,該縣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延伸監督觸角,緊緊圍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重點問題、重點領域紀律作風頑疾加強日常監督,善于運用聽、看、問、訪等多種形式找問題、查漏洞,做到問題線索早發現、早解決。通過及時采取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整改等方式嚴肅解決一般性、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幫助黨員干部早認清問題、早糾正錯誤,切實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2024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447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250人次,占比55.9%,實現懲治極少數、教育大多數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為避免出現“談話熱、整改冷”“一談了之”等現象,該縣紀委監委對給予“第一種形態”處理的黨員干部,明確整改時限,要求舉一反三,嚴格落實整改措施,并通過監督指導、隨機抽查等方式,定期對黨員干部接受“第一種形態”處理后的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對工作不重視、整改不到位的,嚴肅追責問責,讓廣大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此外,該縣紀委監委緊盯關鍵節點,早打預防針、常敲警示鐘,通過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廉政教育基地、旁聽案件庭審等方式,常態化為全縣黨員干部敲響警鐘,筑牢拒腐防變的“第一道防線”。為切實提高黨員干部的“免疫力”,針對案發單位暴露出來的權力運行、體制機制等方面的短板,做實做細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督促黨委(黨組)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健全完善管理機制和工作制度,補齊短板、堵塞漏洞,健全廉潔風險防控體系。(蔣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